光學族群股王大立光法說會落幕,受到新台幣大幅升值造成匯損衝擊,獲利大減逾8成,單季每股稅後純益(EPS)剩下7.73元,外資分析師說,大立光揭露的匯損狀況提供市場參考依據,有助做好財報季的心理準備,負面因素消化進度則取決於市場氣氛。
摩根大通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楊維倫在大立光法說前夕,推估大立光匯損達35億元、EPS為10元左右;金控旗下投顧日前也將大立光單季EPS下修至11元附近。對比大立光實際蒙受42.2億元匯損,致EPS較上季嚴重衰退到未達1股本,外資的推測算是相對「客氣」。外資分析師說,隨大立光第二季財報公布,法人所做財務預測勢必出現明顯下修,大立光股價應會出現較大波動。
美系外資分析師說,大立光法說有二層重要意義:首先,大立光對匯率變化原本就較敏感,雖然第二季獲利遜於市場預期,但也為台股第二季財報匯損程度提供參考指標。其次,大立光經營管理階層釋出7月拉貨動能優於6月、8月也可望優於7月訊息,至少確立消費性電子產品進入旺季保有一定拉貨動能,同時,客戶新機導入較高單價、高階鏡頭,有利大立光單位售價與毛利率表現。
摩根大通指出,考量客戶要為新機種備貨,大立光7、8月營收會持續走升,且從EMS端觀察,並未發現iPhone下半年有任何砍單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