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709王淑以/台北報導

投信、外資停看聽 啟動防禦操作

image
投信、外資二大法人啟動防禦模式

 美國最新公告關稅名單中,日、韓、越南等國皆被列入,但台灣至今仍未被正式列名或說明處理方式,市場對台灣是否能獲豁免或延後課稅仍一頭霧水。面對潛在變數升高,投信、外資法人各自調整持股布局,啟動避險操作模式。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鑑於日韓兩國的對等關稅在25%,台灣遲遲未發布,不確定性增添市場擔憂,法人操作策略轉向防禦。

 尤其投信8日再賣超台股1.34億元,雖然不多,卻是罕見地連續七個交易日賣超,減碼股價漲多的個股如兆豐金、華南金、彰銀、京城銀等,轉進高現金殖利率、低波動防禦股避險,包括華航、長榮航、第一金、潤泰、英業達、威剛等。

 外資因新台幣升值,8日小幅回補台股6.39億元,資金流向以大型權值股為主,統計近7日買超台積電、日月光、台達電等AI題材,以及金控股兆豐金與電信防禦股如台灣大,形成「科技+金融」雙核心布局。

 黎方國建議,可聚焦基本面穩定、殖利率佳的防禦型績優股,同時嚴控高檔資產比例,靈活調整持股以因應後續政策走向與談判結果。

 法人表示,台積電3月已經宣布加碼在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於亞利桑那州擴建三座芯片製造廠、兩座先進封測廠,以及一座研發中心,再加上新台幣升值幅度超過1成,預期美國對台灣的對等關稅有機會低於日韓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