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期貨交易所董事長吳自心指出,期交所目前上市約300項期貨及選擇權商品,包含股價指數、個股、商品及匯率等四大類別,並持續因應市場交易需求推出多元化新商品,提供市場避險增益管道,有助於資產管理業者進行跨資產配置及風險管理。
吳自心將於15日參與工商時報主辦「壯大資產管理,迎向黃金年代」高峰論壇-高雄場,擔任高峰對談與談人,以「從亞資中心倡議看台灣金融轉型」為題,與各界進行意見交流。
吳自心表示,在推出多元化新商品方面,期交所甫於6月27日推出「周五到期臺指選擇權」,與現行周三到期契約相輔相成,提升交易人短期避險與策略調整的靈活性,增強期貨市場對各類風險事件的即時應對能力,對資產管理業者而言,也能強化結構型商品的設計彈性。
制度方面,期交所致力於打造全天候交易接軌國際的期貨市場,以支援全球資產管理機構於我國市場進行資產配置與風險管理,提升我國作為資產管理中心的核心競爭力。目前我國期貨市場交易時間已達19小時,共有32項商品可於夜盤交易,並持續擴大適用範圍。
為推廣資產管理業者善加利用期貨商品,期交所也積極向資產管理機構宣導商品應用模式,期吸引更多資產管理商品運用期貨與選擇權工具。
鑒於ETF商品於資產管理業務重要性日益增加,期交所發行的期貨,以及選擇權商品讓資產管理業者更精確地複製追蹤指數的報酬,且期貨及選擇權具槓桿、多空皆宜的特性,也讓資產管理業者發行槓桿型ETF及反向型ETF。此外,期交所也發行ETF期貨,供持有ETF的交易人進行避險、套利等操作,形成多元的交易策略,讓現貨及期貨市場相輔相成共榮發展。
吳自心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臺灣期貨市場,推出多元化商品及優化制度接軌國際,滿足市場避險及交易需求,期能為我國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