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CMOS影像感測器(CIS)市場迎來變化,單機鏡頭不再追求數量,高性價比方案成為品牌廠重點,陸系業者順勢崛起。
國際大廠索尼首當其衝,台廠如晶相光(3530)也面臨壓力,2日公布之6月營收呈現年、月雙減,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較去年僅微幅成長;CIS新藍海將瞄準AI眼鏡,蘋果傳出未來推出七款智慧眼鏡,考驗相關IC業者在晶片功耗及性能的設計能力。
晶相光6月合併營收1.35億元,月減14.4%、年減2.1%,第二季合併營收4.57億元,季增32.1%。CIS應用越發廣泛,投入競爭業者增加,陸系業者豪威、格科等公司緊追其後,思特威今年也殺入市場,獲得品牌大廠採用。
研調機構指出,未來在智慧型手機堆料已不是關鍵,從平均單機鏡頭數從2023年的3.8顆降至3.7顆,代表著高端化、性價比會成為關注的焦點。其中,億級像素仍索尼、三星的天下,但陸系業者也開始推出5,000萬像素產品,收攏主流的中低手機訂單。
除了手機之外,車用也是CIS一大戰場,供應鏈透露,單顆800萬像素CIS晶片的量產價格在十美金以上,並已經成為車廠ADAS的標準配備,但目前市場也幾乎被豪威、索尼及安森美等業者壟斷。
蘋果逐步轉向自研CMOS,半導體業者認為,蘋果在為邊緣AI眼鏡裝置鋪路,不像手機可以塞入大電池,AI眼鏡更加要求晶片的面積與功耗。
據悉,蘋果2027年將推出搭載鏡頭、麥克風、喇叭的智慧眼鏡設備,將與Meta攜手雷朋推出的產品相似。
而蘋果的新專利「高動態範圍低雜訊堆疊像素影像感測器」,涵蓋由兩層組成的堆疊感測器,包含感測器晶片及邏輯晶片,在晶圓代工業者的技術加持下,將能達成行動裝置上的電影級HDR和超薄外形。
加入殺價行列顯然不是好方法,台廠僅能瞄準利基市場發展,晶相光便與安防監控之大廠維持穩定合作關係,並與包括力晶科技及台積電在CIS領域緊密合作,在世界級晶圓代工廠的有利支援下,提供最好的技術及量產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