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605陳欣文/台北報導

劉宗聖:強化監理ETF有助產業健康發展

 央行示警國內股票ETF市場成長過快下帶來隱憂。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對此表示,目前國內股票ETF規模占市值僅4%的比重,產業集中主要反映資本市場的結構,高股息與市值型ETF失衡的狀況,在今年川普關稅政策影響下逐漸扭轉,同時主管機關持續強化監理ETF配息行銷行為,整體產業應仍朝正面發展。

央行點出國內追蹤大盤指數或高配息策略的ETF中,科技等成分類股(如電子與半導體業)占比普遍偏高,產業集中現象明顯,且直接點規模前三大的元大台灣50(0050)、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元大高股息(0056),電子類股占比都超過6成。

劉宗聖指出,電子類股在台股市值占比高達近7成,ETF過度集中在科技產業主要反映了台灣現有資本市場的結構。以國際ETF市場發展來看,美國目前最大的三檔S&P500指數市值型的ETF,三檔合計的規模就占了美股市值近3%,相較目前3兆元台股ETF規模僅占台股近70兆元市值約4%左右。

 從ETF類型來看,和中、美、日等均以市值型ETF為主流商品相比,國內ETF市場不論規模或受益人數都以高股息型為大宗,其配息來源是否清楚揭露、投資人是否被高配息誤導、甚至影響企業配息都必須持續關注。

 國內高股息、市值型ETF失衡的狀況,從今年開始有明顯的扭轉。劉宗聖以台股定期定額人數比率說明,國內200萬戶定期定額ETF中,過去有一半以上都是在高股息ETF,今年則有一半都在市值型ETF,這現象除去年底開始高股息ETF配息率逐漸走低,投資人開始自我調整投資配置有關,今年川普掀起的關稅大戰凸顯了市值型ETF的投資優勢,也因此整體規模、受益人數來看,兩類台股ETF的失衡狀況明顯改善,高股息ETF的資金明顯回流到市值型ETF。

另外,去年起投信投顧公會針對高股息ETF在配息宣導上,已陸祭出管理規範,隨去年起高股息ETF配息續航力逐漸顯現,投資人對高股息ETF投資會更謹慎,預期整體ETF可望正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