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香港股市迎來寧德時代等多檔明星股上市,新股市場驟然回暖。Wind數據顯示,光是5月份,港股IPO累計募資金額就達到港幣558億,創下自2021年3月份以來的最高單月募資紀錄。截至2025年6月2日,年內累計首發募資規模已逾港幣774億,接近2024年全年的9成。
香港信報報導,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年內港交所新股總募資額達99.52億美元,暫居全球新股募資額最多的交易所。
Vistra卓佳董事總經理鍾絳虹表示,自2024年下半年起登場的數檔「A+H」新股,為香港IPO市場帶來良好開局,但熱潮能否持續仍有待未來幾檔「A+H」新股表現而定。鍾絳虹認為,「A+H」是2025年主題,並預期不受貿易戰影響的消費類股,最受到投資者歡迎。
證券日報報導,從成長性角度來看,「消費+科技」在港股的市值占比已達到一定程度。截至6月2日,港股10家科技巨頭公司在港股流通市值占比已接近30%。市場分析,港股優質標的推動好公司與流動性的雙向循環。
隨AI技術變得更強大、價格更便宜,大陸AI應用正迅速發展。富達國際基金經理田笛認為,大陸科技業更具投資吸引力,行業整體估值也低於歷史平均水準。
展望未來,港股重估蓄勢待發。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易峘表示,香港股市已不再是過去金融、地產主導的市場,科技、消費等行業的業績增長性,可能重塑港股的估值架構。此外,過去投資美元資產的資金有回流需求,外資中的長線資金正在關注大陸,港股市場對這些資金具備得天獨厚的承接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