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14日公布最新金融數據,大陸2025年1月至4月新增人民幣(下同)貸款10.06兆元,前值9.78兆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6.34兆元,前值15.18兆元。外媒測算,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800億元,不僅遠遜於市場預期中間值的7,000億元,並創下2024年7月以來最低。
中國基金報14日報導,專家指出,還原地方債務置換影響後,貸款支持力道實際上比統計數據還要更高。2024年第四季用於化債的特殊再融資專項債發行超過2兆元,2025年1月至4月又發行近1.6兆元。初步估算,對應置換的貸款約有2.1兆元,還原後4月底人民幣貸款增速維持在8%以上。
專家表示,大陸的地方債務置換不影響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道,而且有利於經濟長遠發展。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置換隱性債務相關貸款,統計上會拖累信貸增速,但實質上只是將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方式,從貸款轉變為債券,不影響金融支持力道。
另據人行指出,今年4月底,大陸廣義貨幣(M2)餘額達325.17兆元,年增8%。狹義貨幣(M1)餘額109.14兆元,年增1.5%。流通中貨幣(M0)餘額13.14兆元,年增12%。前四個月淨投放現金3,193億元。
專家分析,首先,在2024年低基數效應作用下,2025年4月底M2年增速提升。其次,在2024年較大力道的金融數據「擠水份」後,相當一部分虛增的、不規範的存貸款被壓縮,金融總量數據增長更穩、更實。最後,2025年以來大陸存款向理財分流的情況明顯減少,部分資金從理財回流到存款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