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514張漢驊/綜合報導

中美經貿達共識 關稅壓力轉向中國+1國家

動搖企業轉移產能意願

image
圖/美聯社
美國對於「中國+1」國家的對等關稅稅率

中美達成相互降低關稅共識,雙邊緊張關係暫時得以和緩,但壓力卻轉向「中國+1」的越南、墨西哥等國,迫使其與美國談判必須達成更有利的協議,以持續從全球製造商所採取「中國+1」的策略中受益。

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對中國加徵34%關稅,北京旋即採取報復性關稅反制,雙方隨之不斷加碼互徵稅率破百。中美5月12日公布經貿會談成果,雙方同意互降關稅,中方對美從125%降至10%,美方對中則從145%降至30%,也為本周末兩國領袖通話創造契機。

路透報導,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墨西哥等低成本、具備工業潛力的國家,在川普1.0貿易戰中,吸引跨國企業前來投資,成為「中國+1」的受惠國,在全球供應鏈轉移取得有利地位。但在對等關稅下,越、泰、馬分別被加徵46%、36%及24%的關稅。

路透13日報導,隨著美中達成90天暫緩高關稅協議,情勢再次出現變化。根據協議,美國對中國商品的基礎進口稅率暫時調降至30%,足以動搖部分企業轉移產能的意願。

川普自第一任期,即試圖以關稅迫使製造業遷回美國,「回流」效果雖有限,但蘋果等企業已開始尋找中國以外的投資區位。東南亞與墨西哥因擁有低廉勞力成本與較低關稅,成為主要受益者。

如今,中美關係暫時解凍,東南亞與墨西哥的「比較優勢」可能不再明顯。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正加緊與美方談判,希望取得比中國更有利的稅率。墨西哥雖未納入「對等關稅」清單,仍尋求針對汽車等關鍵產品降低關稅。

報導稱,越南近年來不僅吸引外資,不少中企也移入。但中美緊張關係的轉圜,讓河內亟需談出比中國更好的條件,以鞏固外資信心。

分析師指出,「若越南能與美方談成比中國更優惠的協議,將進一步強化其在區域投資戰略中的吸引力。」

根據越南官方統計,該國4月新承諾外資金額僅28.4億美元,較3月大減三成,年減幅達8%,反映出關稅不確定性已開始對投資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