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國市場依賴度高的荷蘭半導體設備供應商ASM,因應美國關稅威脅,以及市場遭美國同業瓜分的風險,已啟動美國在地製造,將部分生產線移往美國。
ASM執行長姆薩德(Hichem M’Saad)在發布季度業績的翌日表示,已開始在美國為當地客戶生產一些晶片製造工具,作為美國在地製造的起步。
他指出,靠著全球各地有生產據點及基礎設施,得以在很多地方布建生產線,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是其中之一。
姆薩德強調,在美國設廠有其必要,不僅是地緣政治因素,也是為了貼近客戶。鄰近晶圓製造客戶,料有助發展與採用先進製程。
ASM積極推廣原子層沉積(ALD)這項核心技術,這是晶片尺寸微縮及提升效能的關鍵,強化與美國客戶的關係,料能鞏固其技術優勢。姆薩德指出,目前ASM在ALD技術上的競爭對手不多。
相較艾司摩爾(ASML)、貝思半導體(BESI)等晶片製造設備大廠,ASM在歐洲同業中對美國市場曝險程度最高,去年美國營收占總收入21%。
ASM還將面臨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林研發(LAM Research)等美國同業的競爭。分析師警告,若未能強化在地供應鏈及研發能力,ASM在美國的市占將有流失風險。
身為歐洲第二大半導體設備供應商的ASM,在亞利桑那州營運逾半個世紀,連客戶台積電、英特爾,都加入在亞利桑那州設廠的行列,幫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超微(AMD)生產高階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