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428魏喬怡/台北報導

不畏拋售潮 美電力、基建股迎超級週期

image
近五年美國電力基建指數表現

 近期「拋售美國」交易加速蔓延,美股與美債同步疲軟,唯公用事業類股相對抗跌。法人表示,全球電力產業在未來十年內,不管是否來自潔淨能源,電力需求總體增速將是整體能源需求的6倍,加上氣候去碳化、AI發展、電網加固商機,造就電力基礎建設不論產業用電或生活剛性需求暴增,長線總體需求有望驅動電力股迎向新一輪超級週期。

 新光美國電力基建ETF(009805)經理人劉恆誌分析,美國歷來即為全球電力大國,過往供需成長平穩,但自2023年AI時代來臨後,電力需求急遽上升,供需緊張局面逐漸浮現。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截至2024年初,電價自1980年以來上漲了237.7%,遠超石油的201.1%,顯示用電剛性需求驅動力極強。隨著川普推動製造業回流,加上AI融入生活與工業場景,未來五至十年內電力缺口將持續擴大,也推升電價與電力相關企業的股價走勢。

 根據ICE指數公司統計,近五年來美國電力基建指數表現穩健,維持年年正報酬,儘管2025年來,全球金融市場持續陷入美國關稅變數,唯美國電力產業本身屬內需產業,具特許行業優勢,因應未來美國龐大的AI應用需求推升電力消耗,美國本土電力基礎建設股變得炙手可熱,已成為美國當地能源企業與投資基金積極作長線佈局的目標。

 第一金全球水電瓦斯及基礎建設收益基金經理人林志映指出,關稅海嘯使得各類金融資產呈現去風險化走勢,股價大幅震盪,但公用事業產業受到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小,股價報酬波動率低於其他類股,受市場風險情緒惡化影響,投資人擔憂停滯性通膨的機會增加,市場出現資金變現壓力,公用事業展現防禦特性,同時相對其他類股提供較佳報酬表現,在市況動盪中重獲投資人青睞。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認為,由於AI產業需要大規模建造資料中心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公司最近被認為是AI革命的潛在次要受益者。公用事業企業也在輸電和配電(T&D)方面投入創紀錄的資金,以使電網更加可靠和有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