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持續延燒,外媒指出,身在美國資本市場第一線的200多家中概股上市公司恐首當其衝,面臨集體退市風險。據統計,目前有27家中概股企業已具備雙重上市或第二上市資格卻還未付諸行動,香港正在積極爭取這些企業赴港上市。
美國財長貝森特日前受訪時被問及是否會讓中概股退市,他稱「一切都在考慮中(on the table)」,言明將由美國總統川普做出決定。儘管美方還未拍板,但包括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國際投行報告中,已表達正在評估中概股退市的風險。
據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報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7日,共有286家中國企業在美上市,總市值達1.1兆美元。
分析師表示,川普政府可以通過多種手段迫使中概股退市。例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可下令交易所將中國企業摘牌,或直接取消這些公司在美國市場的註冊資格。SEC還可動用緊急權力暫停交易,或禁止上市企業採用可變利益實體(VIE)架構-在這類架構下,赴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通過在境外成立一家公司,使得外國投資者可以買入公司股票。
據統計,目前有27檔中概股已有資格但沒有在港雙重主要上市或第二上市,包括拼多多、滿幫、富途和唯品會等行業巨頭。一旦被迫在美退市,投資者無法把手中的美國存托憑證(ADR)轉換為香港股票而蒙受損失。
聯合早報引述老虎證券市場策略師黃佳仁分析,除了沒有雙重上市的中概股,一些具有軍方背景的企業也面對較高退市風險,可能重現2021年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被紐交所摘牌的情景。
瑞銀投資銀行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補充,電動車和數據中心等負債率較高、現金流為負的股票可能受到更大退市壓力。此外,流通股份較少的小盤股也容易成為政策打擊目標。
面對中概股在美國資本市場的前途未卜,香港已率先反應。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4月中旬表示已做好準備,「若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希望回流,必須讓香港成為首選的上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