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實施大範圍的對等關稅政策以來,美元指數(DXY)從103.5急挫至100以下,短短兩周內貶值逾4%。更令人關注的是,美元在全球市場動盪期間反遭到拋售,而歐元、瑞士法郎與日圓等傳統避險貨幣卻走強,歐元兌美元從1.08快速突破1.13,美元兌日圓從150大幅回落至144,瑞郎更升值逾7%。這顯示資金正大量撤離美元部位,轉向其他低風險貨幣與資產。此現象引發市場對「美元是否喪失避險地位」的擔憂,對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美元而言,無疑是一個重大警訊。
■生產國政策變動,供應鏈風險浮上檯面
分析近期美元貶值的幾項主因。首先,美國採取激進的單邊主義貿易政策,打破長期貿易規則,導致全球投資者對美元資產信心迅速流失。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從4%以下攀升至4.5%,反映市場拋售美元資產,並要求更高報酬來補償政治風險。若美國能輕易打破既有貿易規範,未來也可能在金融市場採取類似手段,例如要求外國債權人轉換成更長天期的美債,這使得持有美元資產的風險大幅提升。
其次,美元作為傳統避險貨幣的角色已開始動搖。以往在市場波動期間,避險資金通常會同時湧入美元與美債,但近期當恐慌指數(VIX)攀升至60%高點時,美元的表現卻不及瑞士法郎、歐元、日圓與黃金,顯示市場正積極尋求美元以外的避險選項。
第三,「去美元化」趨勢顯著加速。各國央行與機構投資人開始重新檢視對美元的過度依賴,並逐步增加其他資產的配置比重。例如,德國在今年大選後政策大轉向,啟動財政刺激政策,歐洲政策確定性較高,反而在近期吸引了國際資金的流入。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更進一步推動此趨勢,導致美元需求明顯下滑。
■美元光芒暫褪,靜待回穩契機
第四,外匯套利交易的去槓桿,以及對美國停滯性通膨的疑慮,進一步削弱了美元需求。市場波動下,原本以日圓融資投資美元資產的套利交易大規模平倉,加速美元資產遭到拋售。
第五,對美國財政與貨幣政策路徑的不確定性。儘管市場預期川普政府將推出新一輪財政刺激與減稅政策,但此舉可能進一步推高美國財政赤字,使聯準會在「抗通膨」與「保經濟」之間陷入兩難。若聯準會轉趨觀望或放寬政策立場,將進一步削弱美元支撐。更值得警惕的是,金融資產間出現「關聯性錯亂」現象,特別是近期美元與美債價格呈現罕見的正相關,顯示投資人正在無差別地出清美元資產,而非進行傳統的風險輪動。這種跨資產的同步風險趨避,正反映市場信心全面動搖。
展望未來,美元能否止跌回穩主要取決於美國對全球關稅貿易政策的發展方向,其中關稅政策的持續時間將是關鍵因素。未來幾周需密切關注幾個面向:各貿易夥伴(包括美國)的談判意願、市場反應與經濟憂慮加劇下的美國政治動向變化。
此外,市場也將注視4月底的美國聯準會利率決策會議,期待聯準會能釋出政策穩定性訊號,以緩解市場對通膨與政策反覆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