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418林世嘉■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

《橫濱宣言》日本再生醫療十年反思

image
圖/本報資料照片

2025年大阪萬國博覽會於4月13日開幕,「再生醫療」成為焦點之一,展館執行製作人、大阪大學特任教授澤芳樹特別展示以iPSC製成的迷你跳動心臟,向全球展現日本再生醫療的革命性成果。

 自2012年山中伸彌教授因研發出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C)技術獲諾貝爾獎到今日,已過13年,日本已有數項iPSC突破性成果。上個月,日本再生醫療政策最具影響力的組織─日本再生醫學會(The Japanese Society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JSRM)發表《2025橫濱宣言》反思日本再生醫療發展之路,台灣應借鏡日本經驗,為台灣再生醫療發展下一階段提供重要參考。

■日本科學創新立國:學界推動法案改革與監督執行

 JSRM於2001年成立,致力以學界力量推動法案改革與完善日本發展再生醫療的環境,並於2012年首度發布《橫濱宣言》,建議改革法規,促使日本政府於2013年頒布《再生醫療推進法》、《再生醫療等安全性確保法》、《藥機法》三大法案,奠定制度基礎。《再生醫療等安全性確保法》與《藥機法》隨後於2014年11月25日正式施行。

 13年後,JSRM在今年3月第24屆年會前夕發表《2025橫濱宣言》,象徵對日本再生醫療政策與產業發展的深刻反思與前瞻。《2025橫濱宣言》強調,推動以科學證據為發展再生醫療的核心,並嚴格抵制媒體對治療的過度渲染與誤導。為此,JSRM率先制定全球首部針對外泌體(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臨床應用的指導原則,並推動建立患者登錄系統以累積真實世界數據(Real World Data, RWD)。

■鞏固再生醫療發展:日本以科學證據指引政策方向

 在《2025橫濱宣言》中,JSRM進一步提出八項行動策略,推動以科學證據為導向的臨床研究與科學工作。這些策略包括:一、與患者和社會大眾進行積極對話;二、提升患者對「驗證型療法」的可近性;三、分析並推廣日本再生醫療現況;四、對已實施超過十年的《再生醫療等安全性確保法》提出政策建議;五、推動數據導向的評估與標準建立;六、思考更具永續性的費用制度;七、強化臨床試驗支援和專業諮詢服務;八、致力成為全球標準制定的領導者。

 借鏡日本經驗,為台灣再生醫療新階段鋪路。根據醫事司統計,截至今年3月31日,我國共有430件細胞治療申請案獲核可,但外界普遍認為,檯面下的治療案例恐為其百倍,顯示法規落實將是未來政策關鍵。為強化治理與溝通,應善用「再生醫療技術申請平台及登錄管理系統」,提升資訊透明度與數據管理效能。

 JSRM推動日本再生醫療發展已逾四分之一個世紀,日本也正面臨落實法規、用科學闢謠、加強社會溝通等挑戰。台灣則將邁入《再生醫療雙法》通過一周年,此刻正是台灣再生醫療產業發展的關鍵交叉點。呼籲台灣相關學會與醫院等各界有所作為,透過扎實的科研基礎,推動再生醫療產業的發展;亦呼籲政府落實執法並提供臨床試驗的專業支援及諮詢服務,以盡速將台灣優秀技術轉譯成產品,早日造福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