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擬針對半導體、藥品啟動232調查,可能據此徵收關稅。經濟部長郭智輝16日於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表示,經濟部已模擬狀況,積極協商,希望讓美國政府了解到,台灣的半導體課稅議題不能與其他相提並論,這些中間商品課稅有難度,並彙集台美產業意見,爭取「平等且有競爭力」的關稅。
經濟部16日出席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就「因應國際貿易情勢變化,如何協助國內廠商擴大國際市場」進行報告並備詢。郭智輝做了上述表示。他還強調,台美半導體產業高度關聯、有高度互補性,美國做晶片設計,交由台灣晶圓代工廠,合作關係深厚;同時,這些稅都是由美國品牌公司來負責。
台灣生物產業協會理事長劉理成16日表示,川普藥品關稅無法避免,缺藥雖非全面性,但「脆弱性」已浮現。但他認為這是「改革與轉型」的契機,政府應轉守為攻,提供優惠政策,力促產業升級,並強化策略出口定位,創造利基。
劉理成認為,缺藥源頭不全在中國大陸,大陸出口的原料藥至美國占比不高;台灣許多學名藥仰賴中國原料藥(API),一旦地緣政治風險或物流出問題,就會陷入瓶頸。因此大陸方面即使不漲價,仍可能因「非商業因素」造成供應中斷,這才是真正的風險。
此外,美國針對製藥供應鏈的「內移政策」,將帶來價格上漲、稅率不確定性、供應轉移遲滯等問題,這些複合因素是造成「缺藥」的結果。
劉理成還說,美國可能以「關稅制裁」方式施壓全球藥品供應鏈,來達成政治與經濟目標。台灣雖然不是藥品出口國,但依舊會受到波及,但「有痛才會改,痛點是轉機」,建議政府應「轉守為攻」,祭出優惠政策,力促產業升級。
他強調,川普藥品關稅也是帶來「改革與轉型」的契機,政府不能再觀望。 健保署應鼓勵採用台灣製造的高品質學名藥與生物相似藥(biosimilar)、減少對原廠藥過度信仰,提高國內替代比率。
學名藥廠也要創新,擴展高階學名藥的研發能量,加快CDMO與CMC產業鏈佈局,搶占高附加價值區塊。
劉理成建議政府,應設立「藥品自主供應應變中心」,提供稅務誘因、貸款支持、產線升級補助。強化策略出口定位,為生技製藥產業創造利基。
他認為美國財政壓力極大,川普推關稅新制目標不只是經濟,還可能是籌措債務與國防預算,轉嫁壓力給盟友與供應國的策略,短期很難改變。台灣人才夠,缺的是整合方向與勇氣,這一波痛感正好提供了轉型契機,必須從政策、產業、技術、健保支付、國際談判多軌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