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407張珈睿/台北報導

《川普關稅》台積千億美元投美 恐不夠蓋

晶片課稅壓力襲來,其最終投資規模是否如川普脫口談到的2千億~3千億美元,17日法說會見真章

image
圖/美聯社
晶圓廠設備供應鏈
生產原材料

 美國對等關稅落地,所有進口美國商品保底加稅10%,更放話半導體擬祭出25%關稅;換言之,從海外進口的生產設備、原材料,至當地價格也會反映。台積電赴美投資千億美元尚未開始,恐率先面臨「不夠蓋」的冏境,其最終投資規模是否如美國總統川普脫口談到可能加碼投資2千億~3千億美元,成為17日法說會的焦點。

 據台積電先前投資意向,千億美元將包含三座晶圓代工廠、兩座先進封裝、一座研發中心,然而,包含沉積、清洗、拋光及檢測設備,日本都是重要出口國,另外EUV機台來自歐盟,動輒2成以上的進口關稅,蓋廠將成沉重負擔。

 據美國商務部對半導體的定義,包含積體電路(IC)、半導體製造設備及相關零件、半導體材料;盤點除美商應材、科磊等美國企業外,台積電設備不少機台由來自荷蘭、日本企業供應;如最核心的EUV曝光機由ASML供應,以3、2奈米主力第三代標準型EUV價格約1.8億美元;另外像日本東京威力科創(TEL)提供沉積、塗佈/顯影、蝕刻、清洗四大連續製程設備,也近乎獨占。

 儘管台積電千億美元投資董事會尚未通過,但新聞稿已經承諾將有三座Fab、兩座AP及一座研發中心。相關設備業者指出,蓋晶圓廠費用最重要的就是晶圓製造設備,約占整體65%,測試及封裝設備則分別占7%及5%;其中曝光、蝕刻及薄膜占比超過5成。

 法人按該比例推估,千億中650億美元的設備支出,如以目前歐盟20%、日本24%的對等關稅基礎計算,最少將增加60億美元的投資,才能維持既有的生產規模;不僅如此,蓋完廠後的運營,特化氣體如光阻劑、電子級硫酸也仰賴日本大陽日酸、東應化、信越化學等日企供應,生產成本的增加不容小覷。

 台積電仍具技術優勢,有成本轉嫁能力,然而關稅影響造成的價格飆升,所產生的消費降級,才是台積電必須擔心。尤其是過往採用最先進製程的大客戶蘋果,在美售價恐飆升、進一步壓抑需求,使消費產品汰換周期拉長,連帶晶圓代工產能利用率下滑,過往並不是沒有發生過。

 川普日前放話很快會對半導體開徵關稅,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更表示,要將半導體製造從台灣奪回來。多管齊下目的就是要重塑美國製造本土化、在地化,作為企業台積電只能選擇最佳方案,但站在台灣立場,政府應有更積極的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