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全球減碳趨勢,以及因應各國陸續開碳邊境稅等需求,台肥宣布開始供應認證藍氨給半導體業者,助力半導體業加速淨零。太平洋自行車集團旗下的鴻太科技,發布全球首個通過國際權威碳權認證的「自行車通勤減碳方法論」,與歐美大型金融×租賃平台Bike-to-Work攜手合作,為其提供創新的減碳方案,協助爭取更多以「零碳排」為目標的企業客戶。
台肥去年宣示跨入台肥綠能元年,今年第一季即供貨半導體業者台灣首批認證藍氨,並預估在第三季將有數萬噸的藍氨供應量。台肥表示,宣告首先助力半導體業者邁入淨零新紀元,解決極需減碳企業的燃眉之急,也實踐配合國家乾淨能源政策的領頭羊角色。
台肥是全台最大的液氨供應商,更是長期提供台灣化工以及電子產業穩定的液氨原料來源,台肥表示,乾淨能源的藍氨比灰氨減少約6至7成的製程碳排,台肥首批6,000噸的認證藍氨,是半導體、電子、化工、運輸交通等產業減少碳排放的關鍵競爭力要素。
台肥指出,未來將努力全面配合國家減碳新目標,加碼提供藍氨的力道,預估在第三季將有數萬噸的藍氨供應量,優先供應台灣半導體、電子、運輸等產業加速減碳目標,強化台灣產業在國際碳規範下的國際競爭力,符合全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助力台灣企業的永續發展。
鴻太科技總經理林恒斌表示,在歐美國家盛行的Bike-to-Work計畫,企業透過提供員工免稅購車、租賃等方案,鼓勵以自行車取代汽機車通勤,減少碳排放。鴻太科技的方案不僅可讓這些企業的員工透過出售碳權來降低通勤成本,還能幫助企業提升ESG評級,吸引更多關注永續發展的客戶與投資人。
林恒斌強調,相較於當前流行的「減碳存摺」概念,鴻太科技提供的是具備真實可交易價值的自願性碳權,透過CarbonTrax設備,使用者可即時追蹤通勤碳減量,並將累積的碳權轉化為可交易綠資產,真正讓低碳行為變得有價值,而非僅止於數據紀錄。
鴻太科技目前正在積極尋找全球經銷商,為專注ESG的企業提供可追蹤、可量化、可變現的減碳方案,將騎行距離納入ESG報告,並讓企業有機會參與碳權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