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資通訊設備大廠華為3月31日公布最新財報顯示,受惠於各主要業務收入成長,2024年銷售收入年增22.4%至人民幣(下同)8,621億元,為史上次高。但受到該公司研發費用年增9%,加上銷售和管理費用年增約11%等因素影響,期間內淨利年減28%至626億元。
聯合早報報導,2024年華為的主要業務,以ICT基礎設施業務收入貢獻最大,年增4.9%至3,699億元。包括智慧手機及其他數位設備的終端業務營收增長38%至3,390億元,是該公司五大業務領域中增長第二快的部分。至於幫傳統車廠製造智慧汽車的智慧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營收年增474.4%至264億元,並於2024年首次盈利,截至同年底,已有15款合作車型上市。
華為輪值董事長孟晚舟在財報中表示,2024年華為全體員工努力應對各種外部挑戰,持續提升產品品質、經營成效和運作效率,經營結果符合預期。華為聯接產業克服行業投資週期低谷,運算產業受益於提前十年的布局,抓住AI機會取得較大增長,終端重回增長「快車道」,鴻蒙生態正取得歷史性突破,華為雲持續優化業務結構。
展望未來,孟晚舟表示,世界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強,未來三年,華為要與經濟規律逆週期,擴大戰略縱深投入,差異化發展,在基礎技術上高強度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2024年研發投入再創新高,費用達1,797億元,約占全年收入的20.8%,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1.2兆元。截至2024年底,該公司研發人員約11.3萬名,占員工總數54.1%,華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逾15萬件。
歐洲專利局日前發表報告顯示,2024年向該局遞交專利申請的所有企業中,韓國三星以5,107件專利申請量位居第一,而華為以4,322件專利申請量緊追其後,排名第二。韓國LG、美國高通分居三、四位。除華為外,還有五家中國企業進入前50名,分別是寧德時代、中興、小米、vivo和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