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328孫彬訓/台北報導

我金融陷兩風暴 央行備戰

對等關稅→審慎因應台美貿易爭端風險;匯率操縱國→針對三量化指標均有對策,持續向美說明

image
圖為央行副總裁朱美麗。圖/陳君瑋
中央銀行副總裁朱美麗27日談話重點

 台灣金融市場將於4月迎來兩大考驗,一是美國川普政府4月2日啟動的對等關稅,二是美國財政部4月間發布的匯率報告。中央銀行副總裁朱美麗27日強調,對等關稅優先談判對象的兩大關鍵指標,第一項就是對美國貿易入超是否龐大,台灣去年是美國第六大的貿易入超國,確實要審慎應對台美貿易爭端風險升高情勢,至於匯率操縱國部分,她強調,央行對匯率報告的三項量化指標均有所因應。

 美國財政部上一次發布匯率操縱國名單,是在去年11月間。雖未將任何貿易對手國列入,但包括台灣在內,共有六個國家或地區被列入觀察名單,其中中國大陸、德國、新加坡、越南、日本及台灣是續列,南韓為新增。

 台灣在三項監控標準中,觸及前兩項規定,包括對美商品及服務貿易順差達570億美元、經常帳順差對GDP比14.7%,至於檢視操控匯率的買賣情況,淨賣匯約110億美元(占GDP的-1.4%)未觸及標準。但已連五次被列進一般觀察名單,加上對等關稅襲來的雙重衝擊,整個4月金融市場的挑戰相當大。

 據了解,2019年以前,我國對美國貿易順差,均未觸及美方匯率操縱的第一項檢視標準;2017年川普上任迄今,因中美貿易爭端持續升溫等多項因素,美對台資通與視聽產品需求大增,致2020年迄今對美出口及貿易順差擴大,並觸及檢視標準。

 而我國經常帳順差對GDP比率居高,2024年比率為14.3%,也觸及美方檢視標準。惟這是反映美國對台灣科技產品需求劇增,貿易順差擴大的結構性問題。

 央行近期反覆強調,從對等關稅的角度看,以加權平均稅率計算,台灣比美國低,但台灣對美順差確實不小,主因美方需要台灣生產的晶片,而非不公平的貿易。朱美麗對此表示,台灣去年是美國第六大的貿易入超國,對台美貿易爭端風險升高情勢,必須審慎因應。

 朱美麗還說,以匯率報告的三項量化指標來講,包含對美國貿易(含商品及服務)出超、經常帳順差、淨買匯金額及持續淨買匯月數,央行都可因應,被列入匯率操縱國的指標機率很小,央行有溝通管道也持續向美方說明原因。

 她強調,央行匯率政策是維持有秩序的外匯市場,以及金融穩定,未意圖獲取不公平的貿易競爭優勢,或影響國際收支的有效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