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雙方頻頻出招,中國第二波反制關稅於3月10日正式生效,對美國牛肉、乳製品等農產品加徵最高15%關稅。中國本次精準打擊,瞄準美國痛點,同時確保相關產品可從其他國家輸入,避免中國經濟受此衝擊。
外媒引述數據顯示,按2024年數據推算,中國本次加徵美國農產品的關稅,涉及價值約219億美元產品,其中,大豆最到受大影響,中國去年進口的美國大豆達120億美元。
美國總統川普再次上任以來,中國先後對美國能源和農產品祭出兩波反制措施,集中在過去中美貿易談判重點項目。最新生效的關稅方面,中國宣布自10日起對美國進口雞肉、小麥、玉米、棉花加徵15%關稅;對高粱、大豆、豬肉、牛肉、水產品、水果、蔬菜、乳製品加徵10%關稅。
路透報導,中國作為美國農產品出口的最大市場,川普首任期內的中美貿易戰期間,中國曾於2018年對美國大豆、牛肉、豬肉、小麥、玉米和高粱徵收高達25%的關稅,作為對美反制措施。
2020年1月簽署的「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中國承諾加大對美採購,不過在協議屆滿時並未達標。為應對貿易戰加劇,近年中國分散風險,轉向巴西、阿根廷、澳洲和紐西蘭採購大豆。其中,巴西進口規模在近年已超越美國,成為對中國大豆最大供給國。
數據顯示,延續2023年的下降趨勢,2024年中國自美國進口農產品總價值為292.5億美元,年減14%。
除了關稅政策外,中國跨部門日前同步祭出多項反制措施,包括:首次啟動反規避調查,防止美國光纖產品繞道進口;將25家美國企業分別列入出口管制清單、不可靠實體清單,限制美國企業和實體對中貿易活動;暫停美國原木及三家美企大豆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