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本大型迴轉壽司集團強勢壓境,台灣本土最大連鎖迴轉壽司業者-爭鮮餐飲集團,一反過去「顧好自己」的低調作風,執行長劉桂照3日表示,爭鮮集團今年將採跨界聯名、創新店型、餐點加值等三大策略「全力攘外」,提高品牌能見度、開拓新客源,創造集客力、擴大市占,目標台灣事業群今年店數突破300家,全年營收上看110億元。
爭鮮集團3日宣布攜手雙月食品社,於旗下「爭鮮迴轉壽司」與「爭鮮 PLUS」推出10款聯名商品,作為2025年跨界聯名首部曲。劉桂照說,爭鮮去年共推出9檔跨界聯名活動,帶動過來客數成長逾10%;這次合作的雙月有米其林光環加持,預計可帶動更多來客數。
目前爭鮮集團旗下有爭鮮迴轉壽司、爭鮮PLUS、爭鮮gogo、MAGIC TOUCH、定時8等五大品牌,全台店數297店。另在大陸、香港、新加坡和泰國等海外市場共373家店。去年全球營收220億元,其中台灣市場約占47%、106億元。
劉桂照表示,今年爭鮮集團將以MAGIC TOUCH與爭鮮PLUS為展店主力,目標全年開出12家新門店,全年店數突破300家。另外,經市場測試,爭鮮迴轉壽司店型升級為爭鮮Plus店型後,平均客單價成長20%至30%,故店型創新、優化與升級亦是今年重點,目標2025年台灣市場營收成長5%、上看110億元。
至於海外市場,劉桂照表示,爭鮮集團已著手評估進軍越南與印尼市場。
成立於1996年的爭鮮集團係知名外銷成衣品牌津秋集團投資設立,董事長陳津秋秉持「平價王」策略,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以津秋實業外銷成衣崛起,並稱霸平價服飾市場。1997年津秋自日本引進器材設備,在台北市永康街開出第一家「爭鮮迴轉壽司」,正式跨足餐飲事業,並在2004年採「均一價」供應壽司後快速發展連鎖,並成為業界霸主,直到2022年因食材原物料與人力成上揚,才打破均一價原則,改為3種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