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304蘇崇愷、賴瑩綺/北京報導

兩會聚焦AI+ 企業布局、人才培育成關鍵

image
人大代表、TCL董事長李東生。圖/中新社

 2024年,「人工智慧+」行動首次出現在大陸政府工作報告中,報告提出深化大數據、AI等研發應用。一年過去,AI熱度持續升溫,李東生、周鴻禕等產業界的大陸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進一步在AI的人才、安全、產業等領域,就自身專業領域解讀AI。

 綜合陸媒報導,政協委員、360集團創辦人周鴻禕在全國兩會特別關注AI應用和安全兩大主題。周鴻禕認為,AI將重塑所有行業,企業應該從找情境、打造專業知識庫、打造智慧體、接入辦公流程這四大方面擁抱AI。針對AI發展同步伴生的安全問題,周鴻禕指出,傳統網路安全已無法應對新挑戰,應由既懂安全又懂AI的企業帶頭,「以模制模」,透過打造安全大模型來解決大模型的應用安全問題。

 人大代表、TCL董事長李東生則針對加強AI深偽欺詐管理等社會議題,提出四點建議:一、加快推出AI深度合成內容標識管理規章制度。二、明確對AI深度合成服務商未履行標識義務的懲罰制度。三、加強深度合成內容標識技術標準和公布的管理。四、加強國際合作。

 在不少政協委員眼中,打通「人才關」成為AI發展的主要突破口。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長朱松純指出,如今的AI領域,早已不是單打獨鬥,而千軍萬馬齊頭並進的背後,缺少人才的問題也浮上檯面,「大學紛紛成立AI學院,但找不到院長」。朱松純又指,現今AI人才培養計畫關鍵在於「跨領域」(跨學科、跨專業、跨學校),若人才定位在單一領域,就大幅窄化其視野,與未來社會需要的複合型人才、跨學科人才目標相背離。

 目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成立「通用人工智慧實驗班」,在大陸教育部的支持下,提出「通用人工智慧協同攻關合作體人才培育計畫」,為大陸頂尖的15所大學,培養能橫跨科技、人文、社會的未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