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針對中國造船業和物流301調查,海運界憂心,若最終法案通過,受影響的不僅中國籍、中國製船舶,以美國航線高密度往來估算,整個海運業因此多付出成本將是天文數字,航商難以消化,最後將由客戶和美國消費者埋單。
美中貿易戰升級到了關稅以外的領域,川普政府計劃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航運公司和任何中國造船隻徵收高額費用。美國上周五披露了這項提案。根據該提案,這些船隻每次進入美國港口都將被徵收數以百萬計美元的新費用,由此增加的成本可能會通過更高的運費轉嫁給美國進口商和出口商。
根據業界資料,目前掛美國旗的船舶只占全球船舶約0.5%,如果只看貨櫃輪,掛美國旗的船舶僅約54艘,而全球貨櫃輪有多達6,500艘。
長榮從2021年起造船平均分散在日本、韓國、大陸等國家,核心造船廠分別有三星重工、韓華海洋、中國船舶集團旗下黃埔文沖船舶、日本造船等,其中2021年與三星重工訂造20艘1.5萬TEU 級M型全貨櫃輪,全數投入美國航線,並彈性調度歐洲或地中海航線;萬海跑美國線的船,都是韓國製及1艘台船製。
業界指出,一旦最終敲定實施時間,大陸的中遠海運、東方海外首當其衝,旗下有中國製船舶的航商也受波及,必要時將進行船舶調度大挪移,由於每條航線船舶配置是根據港口條件與貨量,屆時恐擾動海運鏈船舶調度,將反映在運價上。
但也有較樂觀的一派,認為一旦中國航商減少艙位供給,長榮、陽明、萬海等貨櫃三雄可趁機搶客戶;此外,慧洋、裕民等散裝航商,在多國下單造船,也可望迎租船轉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