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川普2.0時代,行政院長卓榮泰25日於立法院答詢時拋出對美溝通四大原則,強調政府將與產業合作,保持先進科技領先地位;任何產業到國外做戰略布局,絕不能因此讓台灣產業空洞化;全力避免任何產業的不公平關稅;如果涉及對等關稅談判,將據理力爭,在雙方最有利情況底下做最好的爭取,重要的是「我們會努力不要產生不公平的關稅」。
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24年台灣對美國出口1,163億美元,自美國進口424億美元,貿易順差為739億美元,立委憂心這可能導致台灣成為川普「眼中釘」,呼籲應增加採購美國產品,例如能源、汽車、保健食品等,並調降相關產品的關稅。
不過,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倘若調降美國汽車進口關稅,那麼對所有國家都要開同樣的關稅,屆時美國的汽車不見得進來,其他國家的車卻都會進來了,「本土(汽車)就完蛋了」;至於保健食品,台灣本土保健食品本身就非常強,經濟部也希望國人可以愛用國內的產品,所以對進口商品才有比較高的稅,這對消費者也有好處。
卓榮泰談及,政院並不因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而沾沾自喜,而是希望雙方能夠平衡,但就產業面來說,台灣在產業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所以多輸出一些高科技產品,這也是必然的現象。
針對立委詢問,川普日前揚言對台灣半導體晶片徵稅100%,這種說法是否合理?郭智輝解釋,「對中華民國不一定不合理」,因為,這種說法是為了滿足美國國內的競爭力,可能因為美國國內的競爭力不足,才要課100%的稅來做平衡,主要是為了保護美國國內的廠商,不過,如果美國對韓國也課100%的關稅,這個就是合理的。
卓榮泰強調,政府在極力爭取,不要對台灣採取不同的關稅,郭智輝的說法是在解釋美國的立場,重要的是,「我們會努力不要產生不公平的關稅」。他重申,只要是不公平,台灣都會據理力爭。(相關新聞見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