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1014佘葳芸/台北報導

軟體求才若渴 政府須帶頭整合

image
圖/美聯社

 隨著AI浪潮席捲全球,相關職缺迅速成長,求職平台Cake最新發布《2024軟體科技業薪資報告》指出,全台超過7成企業在2024下半年擴大招募,其中,與AI密切相關的系統軟體領域年薪稱霸排行,AI企業也喊出百萬年薪門檻是基本,企業求才若渴可見一斑。與此同時,行政院喊出4年內培育20萬名AI工程人的目標,然而,台灣的人才真的準備好了嗎?

 2017年從集團資料科學家跳脫出來自立門戶的APMIC執行長吳柏翰對「缺人」非常有感。他直言:「軟體業基本上都是IC設計比較多,但我們著重在語言模型的人才在體感上真的很稀少。」據104網站截至9月的薪資統計,資料科學家、資料或演算法工程師等類似工作的樣本,超過五年經驗的屈指可數。

 為解決缺人困難,吳柏翰也從本身就讀及授課的台科大拓展人脈,從研究單位找尋適合的團隊成員,也積極提供學生實習機會,不過緊接著就面臨產學落差的問題。

 吳柏翰發現,台灣雖貴為全球半導體製造中心,但設備昂貴,連實驗室老師都不一定有機會使用,學生則是拿基本的遊戲顯卡操作,「好像是一台跑車,沒有人開過它,不管開不開得好,大家連摸都摸不到。」沒有算力,模型就不可能做大,更遑論進一步優化產品、打出市場。為縮小這一差距,吳柏翰建議加強產學合作,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實際的AI硬體設備和項目。

 今年3月時,黃仁勳在GTC大會期間與台灣廠商餐敘時,現場幾乎都是硬體商,軟體商僅兩三家,吳柏翰希望更多軟體商可以投入類似的合作。他表示,「輝達在近兩年開始關注軟體發展,奇怪的是,連輝達都開始關注軟體供應商,台灣目前反而沒有什麼人關注,若台灣能跟上的話,幾年之後的發展就不會局限在硬體。」

 吳柏翰主張,台灣在未來十年不應單靠硬體,應該讓具有彈性、多元發展優勢的軟體業同時並進。他解釋,若硬體廠商不重視軟體,製造出來的硬體規格相似,接下來將陷入全球競價的惡性循環,在價格戰的影響下,「毛利會非常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