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百貨業講究規模市占,與帶來的獨家商品力決勝,而在中國大陸,包括台資等外商即便在屬地國規模再大,到大陸落地就是渺小的一群,以百貨業來說,大陸城市多,商品力握在品牌手上、不是通路端,加上大陸線上電商購物、外送完整與便利,去年上半年報復性消費只是一時,在中美貿易戰外商出走、地產業中傷下,中國消費縮手不只百貨商場、量販超市受挫,精品、餐飲也遭殃。
今年以來,大陸零售端常談消費降級,就有台籍幹部說,一瓶國際品牌礦泉水線上下單只要人民幣5元,但實體星巴克一瓶要35元,當然選擇線上送一箱到家,在大陸有錢人還是有錢,但眼看著地產業翻雲覆雨,誰敢隨便花錢買LV包、國際化妝品,非必要支出會愈來愈少。
但亂世中還是可見曙光,包括休閒、健康與Z世代消費趨勢。有業者觀察到,去年開出的上海百聯ZX創趣場成為漫迷打卡勝地,今年第一季度該商場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170%,客流同比增長90%,工聯cc是杭州老牌商場之一,如今是二次元(由二維圖像呈現的動畫、漫畫、遊戲等作品)人潮聚集地,也引發其他商場跟進,像重慶遠東城就準備打造一座體驗型的二次元基地。
遠東城有35%占比是餐飲,近30%物販,其他為影城、KTV、健身房等娛樂業種,至於在台灣百貨業標配的超市,在大陸已不復見,業者指出,在大陸購物中心林立甚至供過於求,全是地產業者發展出來,至今商辦合一寫字樓租金進一步彌補商場虧損,成了眾多商場救命稻草之一,整個零售市場持續在改變中,台資企業也持續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