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904林惟崧/台北報導

產創條例抵減上限提高 增列AI、淨零設備

 協助產業升級的「產創條例」10之1今年底即將落日,經濟部預計將修法延長五年,據經濟部官員指出,抵稅項目增列AI應用、節能減碳、淨零投資抵減項目等,另外抵減金額上限將提高至18億元,讓租稅優惠發揮效益,最快4日就會提出修法草案預告。

 現行「產創條例」10之1規定,投資智慧機械、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資通訊技術等,支出金額達100萬元以上、10億元以下,經專案核准可適用當年度抵減率5%或分3年抵減率3%。

 因應今年底優惠抵減即將到期,經濟部官員指出,經濟部近期不斷與財政部還有相關產業公協會研商、交換意見,產業界多半希望能將抵減項目擴大,包括未來永續概念及AI趨勢崛起,希望能將節能減碳、AI應用、「IC設計軟體EDA工具」等設備列入。

 最終,經濟部與財政部對增列AI、淨零投資項目等達成共識,而支出金額在雙方多次研議後,拍板上限從10億元拉高至18億元,抵減率維持不變。

 至於適用年限方面,經濟部表示,「產創條例」10之1將延長5年至2029年底,與「產創條例」第10條之2保持一致。

 經濟部預期,隨著未來AI等關鍵產業發展,台灣在相關產業的成長有一定潛力,「產創條例」草案的修正與抵減項目擴大,可以協助國內中小企業、投資環境與招商引力,讓台灣持續成為全球供應鏈可以信賴的關鍵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