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716社論

中國大陸經濟何時苦盡甘來?

image
為扭轉大陸房地產下行趨勢,房地產刺激政策必須繼續優化。圖/中新社

中共第20屆三中全會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其結論將對中國大陸政經與軍事發展有重大影響。從新近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大陸上半年經濟沒有明顯轉好,何時苦盡甘來,備受外界關注。

 大陸統計局15日公布,今年第二季GDP年增4.7%,不僅低於市場預估,也是五季來最小增幅。財新網本月初公布6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錄得51.8,較5月上升0.1個百分點,製造業生產經營活動雖然擴張加速,但由於擔心競爭加劇和市況轉弱,製造業企業家樂觀情緒明顯下降。官方公布的數據比較黯淡,第二季供需數據走弱,製造業PMI回落至榮枯線以下,服務業生產指數年增率從第一季的5.5%降至4、5月的3.5%及4.8%,顯示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等挑戰仍在。

官方雖已推出一攬子穩增長政策,但在擴大總需求、加速改革開放、重塑激勵約束機制、激發民眾與企業的積極性及活力上,尚未展現明顯效果。民營企業期盼政策對經濟的支持力道進一步加強,尤其房地產調控措施優化調整、大規模設備更新及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仍需有效落實。

今年上半年GDP年增5%,雖符合官方5%左右的年度目標,但最關鍵性的房地產拖累和地方財政緊張等問題依舊未獲根本解決,房地產投資和地方基建投資累計,仍較去年同期持續回落。下半年經濟情勢充滿不確定性,穩地產激勵政策能否強勁發力,以及地方財政和基礎建設投資的力道大小,最具關鍵性影響。

當然,民間部門信心的恢復也很關鍵。當前大陸呈現一個詭異現象,就是經濟結構性向上相關的宏觀數據與民間微觀感受之間明顯背離,官方對未來走勢的樂觀程度遠超過民眾和民企。由於民眾的名目收入增速較疫情前仍有較大差距,而部分產業降本增效、調降薪資等措施影響消費能力,股市和房市表現低迷也影響了居民的信心和預期。所以,民眾普遍壓縮不必要的商品消費,房地產則呈現二手房成交優於新房現象,且二手房價降幅較大,成屋增速也顯著高於預售屋;另一方面,民眾提前還貸現象較為突出,在在都使民眾消費能力受壓縮。

至於民間企業的經營,由於有效需求還是明顯不足,美歐又相繼對大陸新能源產品加徵關稅,貿易摩擦壓縮出口成長力道,所以多很艱難。部分產業面臨供需失衡問題,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光電產品等「新三樣」產業快速擴張,投資高增,但產能擴張過快導致供需失衡加劇,重複投資、內捲式競爭、經營困難大等問題益加顯著,使得產業投資成長放緩。另一方面,通縮壓力仍在,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僅年增0.2%,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則年減0.8%,且終端消費不振,對下游產業的利潤空間形成擠壓。

 總體上看,大陸經濟離苦盡甘來仍有一段差距。中央政府不斷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推出諸多積極的財政政策,期能提質增效,也採取穩健的貨幣政策,希望提振經濟活力;在房地產政策保供給、促需求方面更是不遺餘力。然而,經濟情勢沒有顯著改觀,尚未鞏固並增強經濟回升的態勢。

 從短期看,擴大總需求是重中之重,必須加大財政政策力度,以彌補土地出讓收入下行及稅收減少造成的困絀局面,同時透過債券的擴大發行,推動財務支出增速加快。貨幣政策也要同步奔進,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降準和降息務必果斷,以期提振消費消費和企業投資的需求。至於房地產下行趨勢,各地方政府在中央政策引導下,多採積極性措施,但必須繼續優化房地產刺激政策,儘快扭轉房地產價格下行預期。另應從供給方面著手,提供更優質地塊,以滿足民眾對更有發展潛力地段、更高品質商品房的居住與投資需求。

 就中長期看,救急之餘必須配合救窮,宜乘機擘畫更深遠的改革。比如推動財稅體制改革,從根本上激發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和靈活性;上級政府也應承擔更多的政府支出責任,減輕下級地方政府的支出壓力。正在推動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必須加快進行,同時在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市場准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上加大改革力度,促進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的強化。最根本的是推動科技創新體制改革,繼續鬆綁,提供科學研究單位更大自主空間,賦予科學家更大的決策權和經濟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