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712于國欽

台灣會出現通膨螺旋?

近日有關軍公教加薪是否會讓物價上漲,甚至引發通膨螺旋各界有不少討論,薪資和物價確實有關聯,從產業關聯統計可以估出,勞動報酬約占生產成本的27%,薪資提高等於成本提高,從算術而言,的確有推升物價的可能。

 然而,通膨的發生不只是算術問題,是否廠商幫員工加薪就一定要調升售價,而推升通膨壓力?這倒未必,原因有二:其一薪資調升通常是廠商獲利增加,把獲利回饋給勞工,這自然沒有漲價的問題;其二廠商訂價是依據成本,而市場訂價是根據供需,在如今接近完全競爭的零售市場,廠商成本一漲,就想轉嫁給消費者,並不可能,廠商訂價至終仍得臣服於市場法則。

 因此,尋常的廠商調薪,軍公教加薪是不可能衍生出通膨螺旋,只有在非常時期,預期心理嚴重的年代才會發生,例如1973第一次石油危機期間,為照顧老師生活,政府於10月提出「改善教師待遇方案」為教師加薪20%,次年元月又宣布調升軍公教待遇10%,四個月內行政院接連宣布兩次調薪方案,在預期心理擴散下,1974年2月通膨率升破50%、3月更上層樓達60%,糧食、衛生紙及日用品被搶購一空,不過半年,通膨率已由8%升至61%,這是典型的通膨螺旋,薪資與物價處於相互追漲循環。

 非常時期並不會經常出現,否則一國只要調薪,通膨率就升高,那人民的實質購買力豈不是一直在原地踏步?半個世紀以來,台灣出現的非常時期大概只有1973~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以及1979~1981年第二次石油危機,那個年代稍有風吹草動,物價就扶搖直上,這已是一種恐慌的心理,然而除了這兩個年代,其他時候並未發生物價與薪資追漲的通膨螺旋。

 非但沒有發生,在1982~1992年我國總薪資平均每年成長9.9%,通膨率平均每年只有2.0%,年年加薪接近1成,並沒有帶來通膨螺旋,反而帶來經濟的繁榮。再看1990~2000年的情況也是如此,廠商年年加薪,就算遇上亞洲金融風暴的1998年,仍有5成的廠商全面調薪,這十年的平均通膨率也只有2.6%,高成長低通膨的「新經濟」不只出現在柯林頓時代的美國,也發生在台灣,加薪並沒有帶來通膨螺旋。

 從昔日經驗會發現,但要形成通膨螺旋必然有特殊事件,如兩次能源危機,引起社會恐慌,形成杯弓蛇影的預期心理,才會出現,而如今台灣近7成的上班族連平均薪資都領不到,薪資增幅處於歷史的低點,與昔日發生通膨螺旋的環境,有天壤之別,以此而言,通膨螺旋如今光臨台灣的機率,幾乎等於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