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620邱莉玲/台北報導

運力、運價雙雙破表 貨櫃航運後市看法分歧

 貨櫃海運運力、運價雙雙激增破表,引發法人圈、航運界對海運後市看法分歧,陷入多空激戰。法人根據Alphaliner數據顯示,隨新船陸續下水,全球總運力在15日首次突破3,000萬TEU,加上近期歐洲線返航中國大陸的船舶較多,亞歐線運力缺口也可能由新增運力在7、8月逐漸補齊,預估屆時運價都將面臨修正。

 不過,海運業仍看好紅海之亂持續,加上歐美運輸需求湧出,繼5、6月運價漲價成功後,地中海航運(MSC)通知,7月1日起美東線喊漲2,000美元,美西線喊漲1,000美元,美東線漲幅擴大,主要受美東罷工疑慮升高及巴拿馬運河船舶貨載限重影響。若美東線漲足,現貨市場運價有機會一舉突破10,000美元大關。

 針對美國線簽約客戶,達飛、中遠海運等航商則喊出,7月初將加徵旺季附加費2,000~2,400美元。

 謝志堅等航運界人士表示,看運價走勢應回歸市場供需,紅海之亂造成航線大亂,船公司需要時間重新配置運力,根據Alphaliner估計,影響最大的亞歐24條航線,若要維持周班營運,還差36條船、約50萬TEU運力,今年預估全年新增運力約305萬TEU,前四個月已交付100萬TEU,若5~8月再交付100萬TEU,意味到了7、8月新增運力可彌補亞歐線缺口。

 再看需求端,海運兩大進口市場歐、美,今年都開始補庫存,亞洲區間貨量也明顯增加,前兩個月大陸到越南貨量年增40%,越南到美國年增38%,但隨後紅海之亂連鎖反應,開始引發缺櫃、塞港,尤其新加坡、巴生等亞洲轉口港營運承壓,進口商擔憂延遲交貨、運價拉高,紛紛提早出貨,4月底、5月初三股貨量開始湧出,有航商透露已在6月看到耶誕節貨品上船,以往可能要到8~10月才陸續進口到歐美。

 有法人表示,如果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旺季提早,那麼有可能需求熱潮會在8~10月轉弱,若最後四個月還有剩下100萬TEU新船下水,第四季有可能淡季更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