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618戴瑞瑤、魏喬怡/台北報導

彭金隆首月 打通八道「金」脈

將設「常態性金融法規檢視鬆綁機制」,由學者專家擔任召集人,主動發現、加速放行

image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上任將滿一個月,已先拍板八項開放,將陸續公告上路。圖/顏謙隆
彭金隆語錄

 每月都會公布重大新政策。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上任將滿一個月,17日先公布「行動創新法規調適計畫」第一波成績,在124項建言中,已先拍板八項開放,將陸續公告上路,同時彭金隆亦宣布設置「常態性金融法規檢視鬆綁機制」,將由學者專家擔任召集人,由外部主動發現應開放的法規,加速檢討放行。

 彭金隆滿月八大開放,包括開放及簡化純網銀線下作業範圍、簡化銀行發行結構債申請書件及流程、開放微型臺指期商品、券商得設簡易分支機構、放寬境外基金來台銷售控管、確定保險業投資公建永久固定系數1.28%、修正外匯準備金制度及訂定信託長期策略藍圖。

 彭金隆要建構「安全」與「發展」並進的金融市場,以金融安全、發展與創新為兩大基礎、推動六大面向,安全上首重強化金融資本韌性與風險管理,並健全市場紀律與公司治理;在發展與創新上,要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加速金融科技創新發展、強化永續金融發展,在安全與發展中間,必須落實普惠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與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彭金隆上任前就見了十大金融公會、15家金控,蒐集124項建言,在上任後由金管會快速研議,確定38項可行、20項持續評估、27項涉及其他部會,拍板方向者將陸續公布,首波是八項,第二個月將公布金融創新與發展方案,第三個月就是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方案。

 壽險業爭取已久的外匯準備金新制上,彭金隆列為首個明確政策,即解決壽險業長期用「已實現損益」去因應匯率波動等「未實現損益」,如去年單月新台幣升貶可能逾1%至3%,但全年下來對美元只貶值2.7分,壽險業一整年避險成本效果有限,考量外匯變化不會馬上反應到資本適足率上,因此決定加大外匯準備金提存及沖抵比率,讓壽險業者可自主選擇,要不要降低避險比率,方案很快會公布。

 未來金融法規檢視鬆綁將有常態性機制,彭金隆表示,將分成四大面向,即銀行、保險、證期、科技創新,委由金融研訓院、保發中心、證基會、聯徵中心等,各設立檢視小組,由學者專家等外部人,主動發現問題,感受市場變化,發揮「市場溫度計」角色,金管會可加速評估、產業快速回應,因應愈來愈快速的市場變化,重振金融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