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520林惟崧、林于蘅/台北報導

「依法邁向非核家園」 彭啟明:未來的核能 不能解決現在的問題

能源政策應以「開放政府」思維讓各界了解規畫與結構

image
台灣現有核電廠是否延役,環境部長彭啟明認為,有強大的民意支持才能避免衝突。圖/顏謙隆

 520新內閣就定位,環境部長彭啟明直言,不論是新型核電、還是核融合,發展都需要10~20年的時間,「未來的核能是沒有辦法解決現在的問題」,作為環境部長,現階段就是遵循《環境基本法》朝非核家園的路邁進,關於核能,也絕對堅守安全與環評共識。

 對現有核電廠是否延役,彭啟明強調,強大的民意支持是很重要的關鍵,目前沒有接收到任何來自內閣的指示,要做延役的準備。

 彭啟明暢談核能議題,態度開放、語帶堅定,作為環境部長,他絕對會遵循《環境基本法》,朝向非核家園的路邁進,未來若真的有任何能源結構的改變,也一定會堅持核能安全和環境影響評估,獲得全民共識才能避免出現大型陳抗。

 彭啟明透露,去年COP28他曾以民間人士的身分,去仔細研究核能館,當中包含核融合和核分裂以及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SMR),都逐一對談與了解,發現SMR至少五年後、快的話也要道2029年才會有一個商轉,而核融合還在測試,台灣若要開始用,首先要花錢編預算,等到實際引進技術,可能是十年後的事。

 彭啟明因此認為,「未來的核能」是沒有辦法解決現在的問題。他認為,新政府上任,能源政策應以「開放政府」的思維,讓民眾了解台灣能源結構的規畫和供需推估,各界真正關心的是能源規畫、能源結構到底夠或不夠,「現有核能占比極低,若認為不夠,難道用了核能就一定夠?」。

 至於核三廠除役倒數,引發台灣現有核電廠是否延役的議論,彭啟明說,需要強大的民意支持才能避免衝突,觀察日、韓或歐洲,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習慣氛圍,如芬蘭背後是8比2或7比3的民意支持,若是6比4或5比5,政策推行的衝突就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