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灣房價近三年連續大漲,前二年應屬於需求推升,將房市的成交價、成交量、供給與需求的均衡點,向45度角推移,不過最近半年,在供給與需求未明顯改變的情況下,卻因外部力量的操作,導致房價垂直上飄,因此,房市正在進行一段複雜的再均衡過程,市場也會呈現不同的贏家與輸家。
理論上,房價上漲,市場所有參與者應該都屬獲利的一方,但負責銷售的代銷產業以及房仲產業,卻已先蒙其害,在「敢開價才是王道」的氛圍之下,常見大型代銷一開口就是每坪加價3到5萬元,以爭取建商新案的代銷合約,中小型代銷不敵,只能退場。
同樣的,房仲業在中古屋主預期房價高漲的心理,開高價出售,已成常態,在買方難以追價的意願之下,成交量萎縮,將屬可預期的事,連帶依靠仲介費用營生的房仲產業,也成苦主之一。
建商、營造、與營造包商,有輸家、也有贏家,過去三年採取預售的建商,因工料飆漲,許多預售案因成本漲幅超過毛利,有人賠錢,近來以成屋銷售的建商,才能搭上漲價風潮而明顯獲利,營造廠因能掌握並反應工料上漲,基本上也是贏家之一,至於往下的小包,在層層壓縮之下,毛利恐怕也只有5%左右了。
另一個獲利者則是投機客,藉由買進和賣出不動產,賺取中間價差者,在這三年應屬「買到就賺到」的贏家,至於真正的自住者,也有心理上的安慰獎,畢竟,沒有出售的利得,但帳面資產也增加了。
地主成為暴利贏家,更是毫無懸念,而且是10多年的房市常勝軍,某些特定區域的地價,甚至在二到三年內,飆漲1倍以上,未來如無土地管理機制,仍將扮演房價持續上演的因子與動能。
最大的受害者,可能是未來想要成為「有殼族」的青少年、甚至壯年族群,大樓產品動輒則上千萬元,首購族無力負擔購屋的自備款、和房貸本息攤還費用。
因此,已被垂直飄移的房價,勢必有一段複雜的再均衡過程,至於均衡點將移至象限的何處,就看政策、供給與需求、價與量變化、以及總體經濟未來的運作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