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20629張靜貞■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2050淨零排放 誰來埋單?

國發會日前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強調這是一個跨世代、跨領域、跨國際的轉型工程,後續將提出12項「關鍵戰略」,以整合跨部會的資源來推動。姑且不論技術上是否可行,策略中未見碳定價機制,亦無油電價格合理化、碳稅、碳費等配套措施,引起各界好奇的是,「錢從哪裡來」? 如果不是來自納稅人,也不是來自「污染者付費」的排放個體或企業,政府是否打算比照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訂定特別條例及編列特別預算支應?或是將寅吃卯糧舉債施政?

 根據國發會的規劃,從2022年至2030年止,淨零轉型工程將有9千億元的預算需求,其中約半數來自台電及中油兩家國營事業,此外還需要3,200億元之新增計畫經費。但外界質疑的是,台電至今年2月累積虧損已達489億元,尚有核四近3,000億元的虧損需填補,如何提供資金來投入淨零轉型的投資?

 其次,各界也不宜忽視,台灣從2020年開始,出生人數少於死亡人數。根據人口學家的觀察,若總生育率(平均每名婦女一生的生育數)低於1.3%,那麼這個國家的生育率就會一直跌落崩盤。而台灣2021年的總生育率為0.98%,依據《世界人口評論》(World Population Review)的統計,排名世界倒數第一。

 根據國發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報告」,在低推估(假設總生育率下降為0.9%)假設情境下,與2020年相比,至2050年,總人口數將減少400萬人,跌破2,000萬人。另,我國已於2018年成為「高齡社會」,預估將於2025年成為「超高齡社會」;而且高齡化程度持續增加,至2050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率將升至38%,且其中超過1/5為85歲以上的超高齡老人。

 人口高齡化及少子化,意味著未來青壯人口的負擔將愈來愈重,在台灣,2020年每4.5位青壯年扶養1個老人,到2050年驟減為每1.4位壯年負擔1個老人。也就是說,2020年平均每個青壯年扶養0.2個老人,而到2050年平均每個青壯年要扶養0.7個老人,負擔增加三倍半。青壯人口扶養老人已相當吃力,那有餘力來支應2050年淨零轉型工程的巨額預算需求?

 另一方面,高齡化會增加醫療長照需求,政府在福利支出、醫療支出將大幅成長;而少子化與人口負成長則會衍生勞動力不足、消費支出減少、不利稅收成長,進而影響財政收支的穩定,並會傷害國家的長期經濟競爭力。

 國債問題的嚴重性亦不遑多讓。根據財政部國庫署近日發布的國債鐘訊息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我國中央政府債務合計已超過6兆元,平均每位國人負擔26萬元,已為國家財政埋下「債留子孫」的隱憂。政府每一筆錢都是人民辛苦納稅的血汗錢,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願景,當然是有夢最美,但額外的預算需求,「誰來埋單」?

 無論是為了因應全球淨零排放趨勢,或是舒緩供應鏈的減碳壓力,台灣2050的淨零排放轉型勢在必行。但執行上須將我國少子化、高齡化、以及勞動力不足等人口動態結構因素納入考量,提高全民「公平正義」的感覺,避免「用在我身,債留子孫」的跨世代悲劇。我們期待,台灣的淨零排放路徑能遵循平衡預算與代際負擔公平的原則來花錢,力求兼顧財政健全、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