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上旬全球加密資產市場又一次大地震,TerraUSD(簡稱UST)與美元脫鉤,隨之持續崩跌逾九成,市值從最高的逾187億美元,跌至不到30億美元,央行臉書隨即重批為整體加密市場的「雷曼時刻」(Lehman moment),再用國際聲音警告國人莫亂入龐氏騙局。UST原本是與美元1:1,在重挫期間最低跌至0.2美元。UST事件之後,Terra創辦人權道亨(Do Kwon)向社群(Community)提出Terra生態重建計畫,向幣圈主流平台幣安、FXT尋求認同,邁向Terra 2.0。
權道亨畢業自史丹佛大學,他創立的Anyfi網路公司有韓國政府投資百萬美元,這樣的背景和漂亮的獨角獸新創,為他在2021年贏來加密通貨圈的重大影響力。所有的美好,是在UST出事之前。這次出事之後,所幸故事沒有走向加拿大加密貨幣交易平台QuadrigaCX執行長突然死亡的老掉牙劇碼,且還有3月才被美國媒體揭露「割韭菜比鐮刀還快」的TRON創辦人孫宇晨,同時間把TRON去中心化算法穩定幣USDD推進市場。UST跌一跤,幣圈裡還有更多的USXX變形蟲,蠢蠢欲動急於長大,或是快速凋零中。幣圈在話題炒作上都是浮誇高手,包括NFT的發行。
UST源自Terra生態,並不屬於三大穩定幣:泰達幣(Tether)擔保的USDT、USDC,或幣安擔安的BUSD。然而,這三種穩定幣得利於DeFi的聲量,得以被幣圈支持,也是來自於其經營團隊力求與監管方的保持溝通。就傳統金融市場的核心要求:足額擔保、風險控管,依據持續監看穩定幣財務的惠譽信評認為「充滿脆弱性」,投資者應該要求更多的審查,支持官方應更加監管。
惠譽信評緊追UST事件,在第一時間發布分析報告,認為此案將引來各國對於加密資產的嚴厲反映,在此之前亞太地區的監管機構已經試圖為穩定幣建立適當的監管框架,且是包括在加密資產和數位金融監管發展的一部分。需注意的是,泰國、新加坡、日本官方單位對穩定幣的態度,並不是像中國大陸「一言以『斃』之」,而是以開放態度導引穩定幣的結構和發展,符合官方期待的受監管之金融制度,換句話說,就算加密貨幣的精神是去中心化,也請認同以官方監管單位為中心的數位法幣思想。
目前若有民間業者想發行泰銖穩定幣、星幣穩定幣或日圓穩定幣等,是需要與該國官方監管機構協商。這些國家的央行會呼籲幣圈不可以藉此洗錢。我們央行除了批評幣圈像龐氏騙局,並沒有向國人公開說明,數位法幣(新台幣)、台版CBDC的任何進度。香港、澳洲金融管理局都有傳出,正在考慮對某些類型的「法幣支持之穩定幣」,採取風險管理的方法,視為類似於預付卡的「儲值工具」,澳洲將在2023年對外徵求意見。簡言之,如果完全遮閉一般人對加密資產的認知,數位法幣引領的金融數位正軌化將踏不出任何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