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的老化、少子化,未來將對台灣的消費能力、產業發展、醫療支出,與財政收支帶來重大的衝擊。因此,各部會積極地鼓勵提高生育率以及規劃社會福利支出、長期照護制度。
但是台灣目前年輕人崇尚自由,加上房地產成本高漲、租金攀升、薪資停滯、托嬰制度又不甚妥善的情況下,欲大幅提高生育率並不容易。而長期照護制度的規劃只是消極的因應,讓老人有更妥善的照應,但並不能積極主動解決人口老化、少子化的問題。
因此,我們認為解決人口老化、少子化的問題,應從「主動積極」與「操之在我」層面著手,包括:調整台灣的產業結構,以及提高婦女、中高齡人口勞動參與率才是比較務實的做法。
在產業結構的調整上,高科技產業對台灣就業、國際競爭力的效益不言可喻,但高科技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會對台灣的土地、人力、人才、水電等資源產生不小的磁吸效果,因此,應否無限制的擴張,值得審慎評估。
在政策上,應透過科技帶動台灣傳統產業的競爭力來調整目前台灣產業M型化的問題,例如半導體晶片可以裝置於無人機進行施肥,有助於提高農業的競爭力;大數據可以提升台灣服務業的精準行銷;以及自動化、智慧化有助於台灣傳統產業的智慧製造,得以大幅提升傳統產業的生產力。
在服務業方面,服務業的鬆綁、產業化、科技化,可以減少中低階人力的需求。目前國內的服務業規範和管制太多,再加上市場太小,沒有國際競爭力。如果能夠適度的引導邁向產業化,對服務業的主管部會設定產業化的指標,一定可以協助服務業的成長。
例如要求金管會的KPI包括:直接投資的比重提高、新的金融商品每年的成長比率、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引進多少上市/櫃、興櫃公司家數。要求衛福部的KPI包括:醫院降低全民健保的依賴程度。要求觀光局的KPI可以納入:推動國際醫療觀光的進展、國外觀光客人數增加情形、國民旅遊產值的增加情形等。如此一來,在產業化、和法規鬆綁的同時,配合科技化的努力,改進商業模式,將龐大的超額儲蓄、海外投資保險資金導入國內,透過資金的增加,精進商業模式,提升產業的競爭力、創造更多高薪的就業機會。
當然,不少人認為台灣服務業內需市場小、缺乏國際競爭力,但是台灣有10兆的超額儲蓄、30兆的保險資金,這些錢投入房、股市造成泡沫,或者流入香港、新加坡,支援其他國家的建設,反而楚資晉用。以長期照護為例,如果鬆綁法規助其產業化,可以把過剩資金導入照護產業,提升商業模式,未來創造的就業機會就不只是外籍移工、照護人員而已,而是可以吸引更多陪伴商機、金融理財、輔具、養生業者,甚至相關心靈諮商的業者。一旦產業規劃完整,而且具有國際競爭力,甚至可以吸引日本、歐美人士來台長期居住(long stay),市場將進一步的擴大,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在提高勞動參與率上,不少婦女二度就業的意願不低,但是在托嬰服務配套不足,無法兼顧家庭、照顧長輩的情況下,打了退堂鼓。因此,提供婦女二度就業的友善環境,包括:工作時間的縮短、工作的彈性、托嬰制度的建立等,才能鼓勵她們重新投入職場。至於中高年齡人士,隨著通貨膨脹、退休金的萎縮,中高年齡者投入職場有其需求,但長者投入職場可能面臨社會的異樣眼光,以及技能的不足。因此,透過宣導,讓社會可以對投入職場中的老年人加以尊重,以及提供適度的就業前訓練,才足以提升中高齡者二度就業的可能性。
面對高齡少子化,台灣過去不斷的引進外籍移工,而今,外勞來源國的東南亞國家經濟發展明顯提升,向外輸出的機會降低,加上日本、韓國、香港等地開始積極爭取外勞的引進。台灣對外勞引進的吸引力明顯下降,如果不在制度上有所調整,透過科技、法規鬆綁,強化競爭力,未來台灣的服務業將會面臨很大的困境。
最後,數位轉型、淨零碳排是未來10年產業發展的兩大關鍵轉型,政府應該好好把握機會投入更多資源協助企業升級轉型,進而提高競爭力,創造高薪的工作機會,才有能力引進更多國外高階人才,強化台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因此,有計畫的加速產業結構轉型、提高勞動參與率,就不擔心台灣人口老化、少子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