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20424工業技術與資訊

台灣居供應鏈要角 淨零責無旁貸

image
 ●經濟部部長王美花(中)參觀特展時,高度肯定工研院提供淨零解方。工研院研發「工業製程餘氫發電及純化回收技術」能將半導體、石化等高碳排產業製程中七成餘氫純化回收再進入產線利用。圖/工研院提供
碳管理與服務
技術介紹
淨零碳排服務團

面對2050淨零碳排目標,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認為,台灣在推動淨零碳排上有拉力與推力,因為台灣身處重要供應鏈,在做全球出口產品時,下游的客戶也會要求做減排、淨零碳排的需求。面對全球淨零浪潮下企業因應之道,王美花部長提醒各行業在做事前都要思考,是否有「Net Zero inside」,有符合淨零、碳中和方向。

 在政府政策上,王美花指出,政府會依循「先大後小」,也就是先大企業、後小企業,以大帶小的模式,透過不同產業的群聚合作,從碳盤查、製程改善、循環經濟的利用、能源的轉型等面向協助產業往淨零邁進。去碳能源方面,王美花亦提到兩個重點,分別是地熱跟儲能在法規與執行上的挑戰,例如調整相關法規限制來協助地熱業者,並與學研單位合作做好全台灣的探勘地熱調查,並大幅降低產業投入的風險;在儲能上,除了不斷的精進技術研發外,關注系統及設備的安全規範,也要重視跟再生能源的搭配,提供夜間尖峰的需求,穩定電網的可靠度。

 在綠色能源發展上,王美花認為雖然過去的發展腳步較國外比起來起步較慢,從2016年起以「急行軍」速度發展綠能。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Renewable Capacity Statistics 2022」統計資料,2021年底日本與韓國於離岸風電設置量分別為65MW及136MW,台灣則已達到237MW,在風電的總裝置量及增加幅度已高於日、韓;而太陽光電部分,日本至2021年底設置量達約74GW,韓國至2021年底亦已設置約18GW,然日、韓之國土面積分別約為我國11倍及3倍,台灣在2021年底設置量為7.7GW,以年平均成長率來看,於2016年至2021年日本約12.1%、韓國約32.5%,我國太陽光電的成長率則為44.2%,成長速度也較日、韓快速,代表政府推動能源轉型的決心。影響台灣未來30年的關鍵戰略。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則以「國家因應2050淨零碳排的路徑藍圖」發表專題演講,說明台灣的淨零轉型路徑如何建構在科研發展、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達成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四大轉型,並推動12項關鍵計畫。

 路徑參考IEA的路徑分兩階段,2030年之前精進既有技術,2030年後必須運用新技術,讓效率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