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20416

面對全球經濟風險的因應策略

 近來隨著新冠病毒的變種,各國確診人數不斷攀升;加上俄烏戰爭持續難解,以及石油、糧食價格大漲等,在在給全球經濟帶來極大風險。綜合各方的報導和分析,原本期待2022年全球經濟可望從疫情緩和下逐漸復甦,現在不僅難以達成,甚至將改變全球許多經貿面貌。

 在這些改變中,歸納各界的分析,全球目前面臨了四大危機,對2022年全球經濟復甦有著極大的影響,當然對台灣小型開放的經濟體更有直接的衝擊,因此政府、企業和個人都應該要有因應之道。

 在四大危機中,首先是新病毒的肆虐,似乎還看不到盡頭。雖然一般認為Omicron病毒較輕,但是其傳染速度太快,在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各地確診人數迅速攀升,航運班次大幅縮減。雖然許多國家開始鬆綁若干措施,但還是在試驗階段,能否如願恢復至過去的正常狀態,尚有不少變數。而台灣需要擔心的是,目前疫情才正處於上升狀態,到底要如何拿捏仍在模糊中。而去年在出口、投資等基期墊高下,今年成長模式轉為民間消費驅動,因此,適度鬆綁,在防疫、經濟成長之間要如何尋求一個平衡點,才能使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順利保4(4%成長),考驗政府的政策和民眾的配合度。

 第二個危機是通膨的威脅。美國最近公布的3月物價年增率已經來到8.5%,聯準會則早在3月已升息1碼,今年、明年還可能再升息8~9次,如每次升息1碼,則將再升息至近2.5%。另一方面,央行也在3月中旬升息1碼,並表示未來將持續升息,雖然台灣的通膨率和美國相去甚遠,但是漸進式的升息,仍然對股市、房市有相當的殺傷力,也會影響經濟的成長,不容小覷。

 第三個危機是G2(美國、中國)成長的趨緩:由於中國正在進行結構轉型,包括能耗雙控、平台反壟斷,以及主動戳破房地產泡沫,各機構紛紛調降中國大陸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由去年的8%調降至今年的5%左右。加上疫情再次肆虐,以及中國大陸的清零政策、嚴峻的封鎖,可能使中國的經濟成長率再次下修。另一方面,美國聯準會也調降今年美國成長率,由4%下修為2.8%。在G2經濟成長率同時下修,台灣應該很難置身事外。

 第四大危機是地緣政治的風險:由於大國之間的博弈,包括在地理位置上的控制,資源、貿易、產業地位的控制,以及國家安全的考量等,引發不少地緣政治的衝突。例如最近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衝突,引起歐盟的高度關切。如今台灣處於第一島鏈的戰略位置,以及半導體在全球具舉足輕重的地位,也使台海兩岸的緊張,觸動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的敏感神經。

 俄羅斯、烏克蘭戰事的拉長,預計對全球GDP衝擊1%,對歐盟影響超過1.4%。一旦兩岸發生武裝衝突,或是中國對台灣的片面封鎖,都將衝擊到全球半導體、智慧型產業的商機,其負面影響不容小覷。目前國際上都認為兩岸也處於緊張情勢,尤其害怕兩岸擦槍走火的衝突,勢必衝擊台灣及全球經濟。雖然有分析指出,由於中國大陸亟需台灣的原物料、零組件,才有能力出口歐美,所以在短期內,因為片面封鎖台灣乃損人不利己,應不致發生,但一個中央集權的政府,主權完整的考量可能高於經濟上的成本效益,是我們必須審慎面對的。

 至於在經濟情勢詭譎多變之際,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因應策略呢?在政府方面,目前正用各種工具來消弭通膨的預期心理,不過,如果通膨情況繼續嚴重時,政府仍應適度、連續的調升利率,以避免物價、股市、房地產的失控,以及資金的大幅流出、衝擊經濟。在兩岸關係上,政府仍應透過各種管道,維持兩岸交流,避免可能的衝突。

 在企業方面,在房地產、股市的泡沫已然形成之際,企業應聚焦核心競爭力,避免過度財務槓桿。但也不可全然不投資,特別是在數位轉型、淨零碳排上的努力,因為它們是未來10年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在因應通膨上,存貨應該進行更細緻的管理,尤其在長短料的調整上,雖然應該保持多一點存貨,但也應避免存貨太多,影響資金積壓、原物料與零組件價格波動的風險。

 就個人的因應策略而言,民眾在對抗通膨上,可以進行若干原物料、石油、民生物資、大宗物資、農業糧食、水資源等相關股票、基金、ETF的投資,或高殖利率的金融類股投資。房地產在利率偏低的情況下,仍可能繼續上漲,但是未來面臨升息與政府打房的雙重壓力,所以最好是剛性需求,而且自備款比率不能太低,否則將面臨大幅升息的資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