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20411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公司副總經理楊尚儒

突破財務指標限制:數據分析與機器學習技術

在企業整體經營的目標與藍圖中,資產的活絡、資金調度的彈性與適切的現金流動向來是企業經營關注的重點,其中現金周轉效率更可說是企業價值展現中極為重要的一環,良好的現金周轉效率,代表著企業優異的經營績效與體質,同時也提供經營者於資金調度、運用上更為堅定的信心。

 財務指標真的有用嗎?

 現金周轉循環,係衡量企業整體流動性的重要財務指標.由三個部分所組成,分別為存貨周轉天數、應收帳款周轉天數及應付帳款周轉天數。

 其中應注意有兩點:其一,當經營者觀察到現金周轉循環趨勢持續下降:意即企業經營績效的持續提升,銷售及收付款效率持續優化,資金及存貨流動性佳,企業甚至可進一步評估資金更有效益的應用。

 其二,當經營者觀察到現金周轉循環趨勢持續上升:則代表著企業可能存在有收款、付款、生產存貨去化等各種績效問題,甚至是潛在的資金短缺風險需要管理階層持續關注。

 然而當出現這樣的趨勢變化時,如應收周轉率不佳,可能企業已經實際發生了客戶欠款、倒閉問題。雖說亡羊補牢猶未晚也,但是否有其他的方法,能夠早一步偵測、甚至「預測」可能導致現金周轉不佳的根因,提供企業更及時的因應之道呢?

 數位轉型帶來契機 突破財務指標的限制

 過往部分財務指標不受經營者優先關注的原因,往往在於其落後指標的特質。有鑑於此,勤業眾信建議,企業可透過數據分析與機器學習技術,設計符合企業需求的領先指標或是預測指標,突破過往財務指標限制,進一步達成防範未然的願景。

 以現金周轉循環為例,當企業應收周轉不佳時,將會對企業的現金周轉產生影響,而應收周轉不佳,可能是來自於客戶逾期付款或呆帳。試想,若企業能夠在一張訂單成立當下,得知該張訂單可能發生逾期帳款的機率以及逾期天數,並將其設為偵測指標,企業將能夠及早遏止可能導致周轉不佳的交易,甚至進一步降低可能發生的損失,而這一切在現今的機器學習技術發展下早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理想。

 後疫情時代中,產業環境的瞬息萬變,不僅是供應端與需求端的劇烈變化,企業營運模式的改變,加速各行業數位轉型,也考驗著經營者資訊掌握與決策效率,如何能夠及時、有效掌控資金風險甚至靈活運用資金,將成為企業脫穎而出的關鍵。

 本文建議,透過與資金攸關的領先型指標或預測型指標分析結果整合,將可能影響現金周轉因子進行整體評估,再透過儀表工具,視覺化即時呈現資金現況,將使經營者揮別過往財務落後指標印象,提早發現未來可能影響現金周轉的趨勢,不僅降低遭遇資金周轉風險的機會,更可提高資金運用的信心,使企業能夠在後疫情時代的激烈競爭中取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