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20127文/蔡淑芬

六大關鍵 左右2022全球供應鏈

KPMG:斷鏈風險成跨國企業永續經營全新議題,業者應超前部署相關對策

image
影響全球供應鏈的六大關鍵趨勢

一場新冠疫情徹底改寫了全球供應鏈生態,從原物料來源到最終客戶,也挑戰了多數企業的商業、營運、財務和組織彈性。這場風暴同時亦彰顯了許多組織的潛在風險管控和供應鏈缺失。

KPMG安侯建業稅務部營運長暨全球資產配置戰略諮詢中心主持人陳彩凰指出,全球斷鏈風險已成為跨國企業永續經營的全新議題,然而面對目前日益增溫的中美貿易戰、區域政治經濟間之衝突,台商應重新檢視其產品及產線之所在國是否受到各國貿易措施影響,並提前規劃公司短、中、長期之業務策略與供應鏈。

宏觀角度建立集團供應鏈策略

 KPMG安侯建業工業產業主持人劉彥伯表示,許多台灣的廠商選擇海外生產基地或供應鏈生態系時,常常以點狀式的條件進行選址,包括當地的土地取得成本、勞工薪資成本、稅務優惠、配送成本以及環保法令規範、文化衝擊評估等等。其中供應鏈的稅務規劃,應被視為首要考慮的面項,不能僅限產品或原物料在當地的進出口關稅,或只著眼於營運個體的企業稅,應該要以更宏觀的角度審視集團整體效益,以產業營運價值鏈管理優化的方法,來評估企業設置共享服務中心(Shared Service Center)或營運總部、總管理處(Headquarter)的合理性與必要性,輔以全球資產配置與完善的稅務策略,協助企業優化供應鏈。

 因此,企業在評估海外生產基地或研發據點,甚至是海外業務、經銷商、線上線下銷售模式、物流配銷、發貨倉庫等,必須整體考量關稅、匯率波動、移轉訂價、企業稅、員工薪資稅以及各種附加成本,才能夠在規劃全球組織架構與供應流程時,達到整體成本最佳化,讓供應鏈保有彈性的同時,也兼顧企業經營的韌性。

供應鏈斷鏈風險與因應對策

 如何建立更具彈性的供應鏈,是全球企業最關切也最迫切的課題。以下KPMG列舉出大型企業可能會面臨到的供應鏈中斷風險,並提出迅速部署的因應對策,做為企業建立更具彈性與靈活度供應鏈的參考。

 1.物流中斷

疫情所造成的物流中斷,對全球供應鏈造成了連鎖效應,導致貨物堆積在倉儲區,影響貨運船隻的正常轉運,不但限制了全球貿易的流動速度,更一舉打亂企業的產品進口及庫存管理。

 為減少對特定地域和全球供應鏈的依賴,各國政府和企業領袖無不積極制訂策略,以建立本地供應鏈。於此同時,企業也應重新設計具替代性的供應鏈流程、提升儲存能力以貼近其消費者,並加強最終的交貨與退貨程序。

 2.生產延遲

 疫情期間生產延遲,造成製造商相互爭奪有限的原物料和物流供應商,消費者更面臨買不到商品,或必須花上更長的時間進行採購;正因如此,喚起企業對供應鏈現狀的高度重視,並針對長期的供應鏈戰略進行評估和投資,以因應疫後的變動新常態。

 為保持競爭優勢,企業應致力於解決長期存在的供應鏈問題,重新設計產品規格,實現更具彈性和成本效益的供應鏈,以確保企業能在新常態中保持領先地位。

 3.過度仰賴數量有限的第三方

疫情造成的供應鏈斷鏈,使得多數企業意識到必須找出替代的貿易夥伴,才能使其供應鏈保有彈性。  企業開始尋求更廣泛的供應商、替代市場/客戶以及替代運輸和物流供應商,並且對這些第三方和第四方持續進行風險監控,此舉不僅能解決既有的供應鏈斷鏈風險,還能進一步處理潛在的網路和偽造風險。

 4.加倍重視科技投資

在2022年企業將加速科技的投資,採用更先進的數位化技術來提升關鍵的供應鏈規劃能力,例如:認知科學的規劃和應用人工智慧模型演算法、更進階的追蹤系統和區塊鏈技術來預測分析,以提升並確保供應鏈資訊的完整性和能見度。

 5.商品定價

雖然各大類別的商品有既定價格可以供參考,不可諱言當前供應鏈採購環節的透明度仍然偏低,企業採購團隊應著重於數位轉型與技術提升,來強化供應鏈資訊交流能力,加速內部的決策制定。企業可以運用支出分析工具和應用軟體改善支付時的地點、方式和時間的能見度。

 支出整合行動不僅可改善採購和協商能力,更有助於提高附加價值和推動改革。藉由支出整合的協助,有助企業整合其供應商並加入符合組織需求的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ESG)供應商,對減少同一類型產品/服務在不同地區的品質和價格差異,具有極大的幫助。

 6.勞動力和勞工

隨著疫情在全球不斷地蔓延,已從最初的公衛危機演變為經濟衝擊,不論白領或藍領的勞動市場均出現人力和技術短缺的情形,也因此使得各大產業復甦變得更加複雜。

 新技術的出現徹底改變供應鏈在全球的運作方式,客戶和消費者對於產品的要求愈來愈高,使得供應鏈必須快速變化和發展。現代經營活動注重技術和創新,供應鏈也變得更加複雜,藍領與白領工人之間的界線正在不斷縮短。此外,技術不能單獨運行,需要搭配具備適當技能的人員;因此,供應鏈和製造業務需要融合實際技術,以支撐當前和未來的業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