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20125文/陳愛珠

施羅德投信:外資回補台股機會大

image
●施羅德台灣樂活中小基金經理人詹祖光

 2020年外資賣超5,400億、去年也賣超近4,541億,兩年賣超近兆台幣,台灣投資人或許因此擔心外資接下來動向。然根據歷史經驗,外資鮮少有連續兩年賣超台股狀況,2020以及2021皆大幅賣超,施羅德投信預估今年重新回補台股機會相對增加。此外去年12月台灣出口成長23%,對歐洲、東協、美國、大陸出口表現也都是雙位數,主計處數據並預測2022年GDP將逐步向上,對台股表現都帶來正面效應。

 從產業面來看,今年的亮點還是在半導體產業。尤其是第三代半導體,第三代材料如碳化矽(SiC)、氮化鎵(GaN)等,因更能滿足高頻、高壓產品的需求,在基地台、5G通訊相關、電動車等領域應用廣泛,觀察台灣第三代半導體供應鏈已成型,目前雖小量出貨但未來潛力可期。

 台灣去年12月整體出口成長了23%,仍在歷史高位,對歐美、東協、中國等地的出口表現也都成雙位數成長,整年的經濟成長率來到6%。雖然2022年預估的經濟成長率為4%,且第一季年增率可能最低,但根據主計處預測將會逐季向上,企業獲利也持續上調。

 在資金方面,2020年外資賣超5,400億、去年也賣超近4,541億。兩年雖賣超近兆台幣,但施羅德投信認為,外資賣超原因主要是獲利了結,尤其新冠疫情升溫以及通膨議題,股市陷入高檔震盪,更使得獲利個股成為外資提款機,但台股企業基本面仍舊比大多數國家表現出色。且根據歷史經驗,外資鮮少有連續兩年賣超的經驗,再加上經濟成長逐步走高之下,預估今年外資回補台股的機會相對增加。台股目前本益比約14倍,處於中性水位,不算太貴,建議投資人不妨逢低布局。

 產業方面,半導體產業仍會是2022年的焦點。觀察全球半導體業資本支出,前五大廠商佔比持續攀升,台灣半導體廠商也同樣如此,反應對未來前景的樂觀預期,進一步帶動周圍如就業、房地產、供應鏈的發展。此外,受惠wifi升級、資料中心、商用筆電、繪圖卡、電動車等需求強勁,晶圓代工和ABF基板產能也供不應求。

 值得注意是第三代半導體發展,矽為第一代半導體產業的材料,成本低且製程成熟,雖仍為市場主流,不過已無法滿足對於高頻、高壓產品需求。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如碳化矽(SiC)、氮化鎵(GaN),具高頻、高功率、耐高溫、高電壓的特性(見表),更能應用在基地台、航太、電動車、鐵道運輸、電力系統等領域。第三代半導體供應鏈已成型,目前雖小量出貨但潛力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