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20110顏瑞田、陳碧芬/高雄報導

高雄銀行董事長董瑞斌︰積極扶植在地青創 樂當迷你銀行 推進高雄大成長

image
董瑞斌 人物側寫
◎公司檔案—高雄銀行◎
高雄銀行財務資料

 晶圓龍頭大廠台積電選定高雄煉油廠舊址,作為台灣最新生產據點,今(2022)年開始動工,2024年將生產7/28奈米製程產品。台灣西半部半導體廊道,將因此一路從竹科、中科、南科延伸至高雄地區,帶動南台灣半導體S廊帶產業聚落更扎實,高雄經濟發展「整個氣氛已經不一樣了!」高雄產業生態系將因此更為活躍!

 大高雄經濟要起飛了,政策到了、業者到了,那金流、人流有跟上了嗎?高雄銀行作為金融市場的資金供給者,因股本過於迷你,恐難以主宰這波產業貸款大餅,高雄銀行董事長董瑞斌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創造股東最大利潤是董事會和經營團隊的責任,高銀選擇從草根做起,在小資青創領域扮演園丁角色,並以分行調整、推動數位化等來改變獲利結構,肯定可以闖出迷你銀行的一片天。

 此次專訪早已規劃,卻因2021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影響訪談的安排。然而,一如疫情帶給市場的功課學習:擁抱數位,延至去年底才真正落實的訪談,方式上也採虛實結合,本報總編輯梁寶華在台北總社上一場會議一結束,馬上視訊連線,在高雄左營區高雄銀行總行的面對面訪談現場,包括高雄銀行董事長董瑞斌、本報高雄特派員顏瑞田,金融理財新聞中心副主任陳碧芬,和專程南下的影音小組。

 高雄銀行實收資本額為新台幣120.34億元,董瑞斌講的坦然:「在全國銀行業資本排名是最後第五、第六」,他說,過去曾有人提議,為了擴大放款規模,高銀應該增資,增大股本,「這的確是一個選項」,不過,增資不是高銀目前的第一優先目標。

增資不是高銀目前優先目標

 董瑞斌強調,在國內屬於高度監管的金融產業,高銀股本雖然迷你,但是,高銀的BIS Ratio(資本適足率)都在全國平均值之上,資本健全度,毫無問題,如果以高銀目前的風險係數約80%、BIS Ratio約12.5%,以此推估,高銀放款倍數大約十倍,也就是每1億元的資本,只能承做的放款金額約10億元。

 他坦承,增資對高銀而言,要考慮的因素相對較多,其一,如果考慮普通股增資,持股約43%的大股東高雄市政府,很難拿出相對認股的資金,如果放棄認股,高市府的持股將會被稀釋。其二,如果引進外部股東,高市府將失去對高銀的主導權,問題相對複雜。其三,如果要找策略性股東,以現行產經分離的政策之下,只有國發基金或金融機構。

 「如果高銀可以透過國發基金引資,恐將引起其它小型行庫群起效尤」,董瑞斌認為,這一條路不太可行,至於引資金融機構,無論是公公併或民公併,也會產生不同議題,例如,大家都正邁向數位金融的趨勢之下,公公併,吸引力不大,至於民公併,問題更複雜,過去曾發生過的台北銀行與富邦銀行的合併,便是一例,「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強化管理系統 定位青創銀行

 因此,在評估高銀的策略定位、以及獲利模式的情況之後,董瑞斌認為,調整營收結構,增加盈餘,應是為股東創造最大利潤的首選,而且,迄今在青創貸款等領域,已有明顯效益。

 據統計,全國金融機構的營收結構,大約50%來自利息收入、30%來自手續費收入、及20%來自財務操作,董瑞斌表示,高銀目前的營收結構,利息收入、手續費收入和財務操作,分別占70%、15%、以及15到16%,顯然高銀的手續費所得相對的少,而利息所得則偏高。

 因此,他認為,在「多少股本做多少事」的情怳之下,高銀必須強化管理系統、金融產品上架更完整、以及加大客戶行銷力道等,以提高手續費收入,並且調整分行的區域配置。高銀現有36家分行,21家集中在高雄市,15家分布在台北、台中、以及台南等外縣市,以整體獲利結構來看,分行總數較少的外縣市據點,營收和獲利的貢獻比例,反而較大,占比達51%。

 此外,高銀發展小資青創業務,扮演園丁角色,扶植新創產業茁壯。董瑞斌指出,截至2021年11月為止,高銀配合高雄市長陳其邁的青創政策,核貸2700多戶的青創貸款,核貸金額共約32億元,占全國各金融機構在高雄辦理的青創貸款總額比例達31%,換句話說,在高雄的青創貸款案件中,每四件就有一件是高銀承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