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1206彭暄貽/台北報導

觀塘港興建時程短 拚2025年供氣

 環團質疑,中油三接可從現有台中港或台北港增加管線供氣,不用在有藻礁的觀塘興建接收站。中油代理董事長兼總經理李順欽表示,中油於2014年三接選址時已評估台中港外、觀塘港、台北港三方案之可行性,從站址取得、環評作業、站址工程難易度、營運穩定性與台電大潭電廠供氣時程等面向進行評估,僅觀塘港方案可滿足大潭電廠新增機組用氣期程。

 李順欽強調,相對於台中港、台北港為國際商港,港務運作繁忙、航道安全管理較複雜,觀塘港是單純的LNG專用港,只有液化天然氣船進出、航道安全管理簡單。三接的重要性除供氣時程最具效率外,是完工後可擁有觀塘三接、台中港二接、高雄永安一接,等於北中南都有一座接收站,達到「分區供氣、彈性備援」目的。

 據能源局預估,台灣2025年天然氣需求2,354萬噸,必須投資興建第三接收站,滿足天然氣接收站不足的問題。

 為此,2017年,中油購買東鼎的觀塘工業區土地,選擇此地是因緊鄰大潭電廠,已通過環評、僅須做環境影響差異化分析,相關研究齊備讓興建時程可大幅縮短,最重要目標是趕上2025年供氣。

 李順欽指出,接收站最重要是維持穩定供氣,過去中油曾就台中港外碼頭、台北港及觀塘工業區專用港三選項進行投資評估;但現在台中港及高雄永安使用量仍不斷增加,沒有其他空間。

 台中港現有管線已飽和,如要新建管線到大潭,走陸管要40公里、海管要60公里,土地、環評都是問題。預估建站環評、填海造陸、增建儲槽、汽化設備、管線等工期至少10年,難度相當高。況且,台中外港環評尚在審議中,何時通過尚未得知。

 此外,台北港已變成商用港,營運天數不可能跟專用港一樣多;台北港的航運安全、碼頭也已不是適合做為接收站場址;且要埋設海管至大潭電廠,上岸過程必然會穿越劃設3,140公頃的禁區與藻礁區。現在要移到台北港,整體時程至少將延宕11年。

 氣象實測資料為証,在冬季東北季風時,同一時間,台中港風速通常會比觀塘港大,這是科學驗證的結論。模擬推算觀塘港逐時風速與浪高,評估年平均可操作天數高達341.9天,具有足夠優勢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