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1116國際新聞中心整理

重建美好未來,基礎建設挑大樑

image
美盛凱利基礎建設價值基金經理人 尼克.蘭利(Nick Langleyl)

2021年接近尾聲,美國眾議院終於在11月初通過未來五年將新增5,500億美元、總規模約1.2兆美元的基礎建設法案,是數十年來美國最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法案,將用來改善道路、橋樑、機場和港口,也將用於興建電動車相關、提高再生能源發電、強化電網安全、寬頻網路等新興基礎建設。

 我們認為這份基礎建設法案是拜登政府實現「重建美好未來」(Build Back Better)政策的重要里程碑,有助提振未來幾年美國經濟成長率及生產力,看好基礎建設產業中有五大領域可望受惠,包括電力公用事業、電動車相關的基礎建設(跟輸電網路相關)、再生能源,擴建5G、寬頻網路及提升能源效率等的基礎建設,以及油氣管道及鐵路運輸基礎建設公司。

 此外,拜登政府目前持續推動1.75兆美元社會支出法案,而拜登總統11月初出席聯合國氣候峰會時更提出「重建更美好倡議」(Build Back Better Initiative),希望透過提高民間企業參與、加強透明化等措施,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一套長久的發展途徑計畫,希望實現「重建美好未來全球版」,預計2022年一月將公布重要內容。

 除了美國之外,放眼全球,印度八月中宣布推出100兆印度盧比(1.35兆美元)全國基礎建設計畫,歐盟綠色新政(Green Deal)中關於提升能源效率及建築物翻新的支出將於2022年實施,而九月底德國大選之後,綠黨有望成為德國未來四年聯合政府的成員之一,這將提高德國國內及歐盟對於氣候政策的財政支出。

 展望2022年及更長遠的未來,我們認為全球基礎建設產業正位於迎向長期成長週期的轉捩點,在疫後經濟復甦的道路上,基礎建設成為各國財政政策牛肉,在全球朝淨零排放目標邁進,基礎建設產業在許多領域也將扮演關鍵角色,未來幾十年全球需要投資數兆美元,有助鞏固基礎建設公司的可允許報酬及股利水準,也將驅動這些基礎建設公司的資產規模成長。

 不同於傳統公司的股利水準通常跟「經濟活動」高度連結,基礎建設的營收通常是跟「公司的資產規模」連動,由於基礎建設公司多半受到法規或特許經營權契約規範,允許基礎建設公司獲得合理的「名目」報酬率,因此,當基礎建設公司進行通常是五年期的資本支出計畫,隨著基礎建設公司的資產規模成長,代表未來獲利成長、現金流量及股利也將同步成長。

 再者,由於法規或特許權契約設定的是「名目」報酬率,面臨通膨上揚環境,基礎建設公司也可將通膨轉嫁給終端消費者,加上基礎建設公司持有的是實體資產,具備抗通膨的優勢。綜合全球總體經濟展望及政策發展趨勢,我們認為現階段基礎建設產業提供投資人極具吸引力的風險調整後報酬機會。

(國際新聞中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