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1112邱莉玲/台北報導

台驊董座顏益財:航運股已「質變」 不再是景氣循環股

image
台驊董座顏益財

 貨櫃三雄民間大股東、台驊董事長顏益財11日強調,航運股已經「質變」,不再是景氣循環股,2021年將近尾聲、是揚帆豐收的一年,預估今年長榮有機會賺進2,000億元、陽明也有望賺進1,200億元。

 展望2022年,他仍然覺得將是萬里晴空,因為以美國為首的內需消費、進口需求動能仍然強勁,加上塞港問題並非短期內可以解決,預言未來的3~5年航運業都將會穩定獲利。

 儘管貨櫃三雄為首的航運股第三季、前三季獲利豐厚,但他認為目前航運股股價卻是太委屈,據他的觀察和研判,之前航運股急漲一波,主要是白領當沖客大量進出場,但近兩個月傳出類似索羅斯等國際資金放空貨櫃三雄,導致近期股價疲弱。

 顏益財強調,航運股基本面很好,投資人應該從長線著眼,有六大反轉指標可以觀察,包括供需關係、運價指數等。航運股已經質變,包括由三大聯盟佔領九成聯營路線,對未來供給量有相當程度掌控能力,還有網購需求大增,隨之而來包材體積增加使貨櫃運輸量跟著暴增近一成,船運已經很難回到過去,運價也回不去了。

 談運價,他認為短時間要回跌的機會很小,就算運價適度回跌也是正常現象。只要SCFI指數不低於2,000點,即使運價下跌25%,船公司仍大賺,因價跌有利量增。

 針對全球塞港問題,他認為目前業界研判最樂觀也要看到明年農曆年後才有解,最差情況是可能延續到6、7月,屆時進入歐美運輸旺季,全球海運市場的擁擠情況會非常嚴重。由於全球塞港問題未解,全球航線準班率持續探低,導致客戶貨物積累遞延至明年出貨。

 貨櫃航運業質變是因為市場改變,船舶供給改變,加上全球經濟活動隨疫情趨緩逐步回溫,美國零售庫存銷售比處於歷史低水位、就業市場好轉,支撐內需消費及進口動能,2022年海運需求持續暢旺。尤其,明年最大的風險包括美國西岸碼頭工人重新簽約及美國港口基礎設施老舊等,均可能再次造成供應鏈瓶頸問題。

 多數航商預測,海運供應鏈瓶頸有望於明年上半年緩解,但仍維持吃緊,根據Alphaliner預估,2022年運力供給增長3.5%,需求增長4%;就算運價有機會回落,但可能維持於高檔,進一步刺激客戶出貨需求,價跌量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