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2050年全球淨零碳排目標,經濟部長王美花30日首度提出「低碳—零碳」與「能源—產業」2x2淨零轉型架構,短期優先推動成熟的綠能及減碳技術,讓能源和產業轉向低碳,長期則要投入氫能、循環經濟、與碳捕捉封存利用(CCUS)等前瞻技術的研發,由低碳邁向無碳能源、產業淨零的完整路徑。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 31日登場,全球已有130個國家或地區響應碳中和目標,紛紛加入淨零碳排賽局,台灣也不缺席,將建立往2050淨零碳排路徑。財團法人青平台基金會30日舉辦「2050淨零轉型:邁向綠色社會」論壇,王美花以「台灣邁向2050淨零轉型的路徑」為題發表專題演講時,做了上述表示。
王美花說,淨零碳排不單只是維護環境,背後還有很大的經濟議題,近期歐盟(EU)非常積極提出各種想法,在國際議程上提出碳邊境關稅的概念,引起大家對淨零轉型的重視、紛紛思考各種對應方式。 而就經濟部而言,要勾勒的是邁向淨零的「2x2」架構。所謂的「2x2」架構,就是讓能源與產業先實現低碳,再變成零碳。王美花解釋,這要從三大部分著手,「能源轉型」部分,要持續增加再生能源比例,例如光電的裝置容量2021年9月時較2016年增加4.6倍,離岸風電的示範風場也接力完成。她說,「以氣換煤」是讓電力低碳化的作法之一,2020年與2016年時相比,燃氣發電量增加26%,台中電廠用煤更減少31%。在「新技術突破」部分,經濟部已成立包括太陽能、風力、海洋能、地熱、生質能、氫能、系統整合、儲能等八個技術檢核小組,從117項國際IEA潔淨能源技術中,選出符合本土發展,具發展前景的55項技術作為重點。
王美花說,不只台灣,全世界都陸續開發這些技術,技術開發的同時,主要遇到技術成熟與取得成本兩大難題。舉例來說,當很多技術要從實驗室轉入商業化時,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高額成本,「只要昂貴、就很難普遍使用」,所以現在所有國家都在克服這兩大難題,希望在新技術上有更多突破。
王美花也提到「產業建構減碳力」的大帶小概念,由大廠引領供應鏈廠商提升減碳能量,逐步建置綠色供應鏈體系,協助中小企業建構減碳能力,落實碳盤查、回溯碳足跡。她說,以橫向的大帶小、像是台積電拉著他的供應鏈,或是以縱向的大帶小、串連鋼鐵業、石化業、紡織業、水泥業等產業,透過大企業帶小企業來一起探討在行業裡面有哪些技術要突破。經濟部的法人團體這時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研發淨零碳排的技術,透過製程更減碳、使用低碳/無碳能源、發展循環經濟等方式,讓產業在長達30年的馬拉松式挑戰中,攜手前行、共存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