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1027魏喬怡/台北報導

退休準備 長線布局才不會錯失基會

 過去只有富豪貴族等金字塔頂端才能享有的基因治療,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後讓基因治療和再生醫學從貴族走向平民化,不再是少數人專利,更在扭轉奇「基」中發現長線布局機會。

 主持人工商時報社長陳國瑋指出,很多投資人擔心,莫德納、BNT股價已漲那麼多,現在進場會不會買在高點?

 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表示,其實這是一個長期趨勢,疫苗沒辦法帶來群體免疫,而是讓新冠流感化,將來每年都要打,就像打流感疫苗一樣,而默沙東出口服藥出現後,並不會讓疫苗需求大減,反而藥物與疫苗是相輔相成,且「預防勝於治療」疫苗市場大於藥品很多倍。

 陳國瑋提到,新冠防疫的重要推手是基因定序,可以進行大數據分析監測病毒、追溯傳播鏈及疫苗開發外,透過這種精準醫療可以為患者帶來何種治療效益?臺灣生技醫療未來發展的前景是否有跨領域整合的機會?

 中研院博士何美鄉指出,基因定序「診斷」相當成熟,應用在「治療」還處在「嬰兒期」,人的基因與重症有關,還在慢慢找,會做的都已做了,但明顯看到沒打疫苗情況下默沙東藥物是效力只有50%,但有人打疫苗還是會往生,這就跟健康有關,例如肥胖本身就有32個肥胖基因,愈多肥胖基因的人胖起來也瘦不下來,只能把腸胃道縮短手術,這就要從高風險家族來做預防。

 何美鄉博士指出,精準不只在治療上而是預防醫學可用到,何時開始用,要研究,尼安德塔,基因頻率在南亞人較高,所以死亡率高,東亞人危險基因少所以日韓台死亡較少,所以危險因子在哪?要找到基因。

 身體有肥胖基因,有辦法改造嗎?何美鄉指出,基因功能有些可透過基因轉植,在罕見基因缺陷是否可改予後就變正常,mRNA已被新冠帶領很大一步,但還要研究。

 健眾細胞生醫總經理博士張薏雯指出,幹細胞距台灣很近,因為台灣高齡化會想抗老。

 幹細胞用於抗衰、抗老、抗慢性病非常有潛力,人一定會老、細胞一定會壞,但幹細胞可以取代修補再生,恢復機能,不只對COVID病患有幫助,對慢性病、心血管疾病都有好效果。精準醫療,就是把基因用在預防、先改善,就不會有疾病。

 隨著全球人口高齡化、重大傷病如癌症等發生率持續增加,台灣致力投入細胞治療研究,如何利用幹細胞治療提前預防疾病纏身,造福民眾醫療品質?有鑑於台灣醫療水平提升,再生醫療是否可以帶動周邊產業轉型,創造新契機?

 何美鄉指出,已老、已衰退的想恢復比較難,最重要的是不能等老了再想辦法讓他健康,要在沒老時就走防止健康老化之路,現在有方向可做,新冠肺炎發現是免疫的老化,透過研究,有很多商機,包含藥物、食物、健康生活模式,現在很多分子可抗老,某程度是真的,但不是永遠的、每人適用,老化是很多因子,基因就不一樣,研究本身就是很大工程。

 張薏雯指出,全球高齡化不可怕,可怕是台灣人平均躺在床上七年,所以如何避免機能、器官衰退,這是幹細胞領域。在還沒細胞衰退前,用AI大數據掌握精準健康、精準治療,很多藥物是重複的造成肝腎提早衰敗,所以也要提升藥物效率。

 張雍川強調,台灣女性平均壽命已經來到85歲、男性則為78至81歲,活得久代表退休金要多,投資理財是超高齡社會來臨必須的,下流老人的悲哀就是老年生活品質極差。

 所以除了生活形態、飲食習慣改變,還提早做退休金準備重要,國泰基因免疫革命ETF (00898)正是具有長期成長趨勢的產品,同時具有10元入手價的低門檻,值得現在開始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