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1027魏喬怡/台北報導

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 基因科技 近代防疫最重要武器

image
何美鄉

 「基因科技」已是近代防疫最重要的武器!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指出,基因科技可大幅縮短診斷新興感染病源與疫苗研發的時間,更能做到「預防勝於治療」。過去找病毒、研發疫苗要歷經一、二十年,而這次新冠疫情爆發後,只花66天就研發出疫苗,後續經臨床試驗後開始施打,皆拜基因科技所賜。但她強調,莫德納研究mRNA十幾年,藉助此次疫情才有成果,人類對「基因研究」尚在「嬰兒期」!

 何美鄉指出,1918年的流感造成全球(不含大陸)至少死了五千萬人,當時花了15年、直到1933年科學家才在雪貂中培養出病毒,又花了9年才研發出疫苗。然而,SARS時僅花了三個月就發現了病毒歐巴尼,而2019年底新冠肺炎病毒出現,大陸只花了數周就在2020年1月8日把病毒基因序列放上網路,66天後,在2020年3月16日疫苗就問世並施打在人身上,皆拜基因科技發展所賜。

 何美鄉指出,基因序列定序已發展二、三十年了,可以有效快速診斷甚至可針對未知的未特定感染源。基因科技診斷有很多好處,但也有缺陷,就是它非常敏感,雖找得到病毒,但不知道病毒是活是死、也不知得攜帶病毒的人具不具感染性,像去年台灣就有人因PCR被檢測為新冠肺炎陽性反應,結果被關了幾十天,事實上,近代史上基因像這次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廣泛用於病毒診斷與治療的案例並不多。

 「基因研究還在嬰兒期」何美鄉道。這次對新冠病毒疫苗的時程可縮短,主要受惠於過往人類對「冠狀病毒」的研究,可快速從3萬多個基因序列中做病毒分類、很快知道新冠是SARS的親戚、找到病毒結構蛋白、棘蛋白,快速做出疫苗,若未來出現的病毒不像冠狀病毒這麼被長期研究的話,就全部要重頭來,恐怕要花更長時間。

 何美鄉表示,從基因研究也發現,與新冠重症病相關的全基因源自於尼安德塔人,這個基因南亞人有30%、歐洲人8%、東亞人0.5%。新冠病毒專找不健康的人,受感染後負面影響較高,因此減低感染後個人健康的危害,將成防疫重點,現已發現,「基因、微營養素不足、不運動、吸煙、肥胖、慢性病」皆會影響是否成為重症,而維生素D有助拉高病人存活率。

「如何預防高風險族群人數的擴增、如何提升既有高風險族群的健康,是長期的重要課題」何美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