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824

中美各退一步,海闊天空

 在中美對立情勢不斷升高的緊張時刻,上周五(8月20日)中國與美國同時做出相對友好的決策,而已經連跌數周的香港與台北等亞洲股市,立即在本周一開盤後做出強勢反彈。中美兩隻重量級的恐龍對決,倒楣的是台灣、香港乃至韓國、日本等周邊國家,這四個位在中國東海、南海前緣的國家或地區,無疑期盼中美雙方在展現實力的同時,能夠各退一步,給這些「夾心餅乾」鄰國留一點喘息的空間。

上周,大陸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召開會議,原本預計在17日開議之後就通過《反外國制裁法》納入《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的「附件三」,再由當地的立法會完成立法程序。這是對西方國家制裁中國官員的一個反制,美國總統拜登等國領袖,陸續對涉及貿易戰、新疆人權、香港國安法等決策的中國與港澳官員列入制裁名單。中方為了反制,從今年元月起將《反外國制裁法》列入立法工作計畫,並且在6月10日政治局通過,同時排入議程,預定在8月17至20日召開的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議第30次會議通過。

不過,《反外國制裁法》如果在香港與澳門施行,那麼身處兩地的十餘萬名外籍人士,恐怕會大量出現觸法現象,因為反外國制裁法明定:以各種藉口或是其本國法律,對大陸進行遏制與打壓、或對大陸公民採取歧視性的限制措施、干涉中國內政者,港澳政府都有權利採取相關的因應反制措施。

根據香港政府的統計,目前在香港工作的外籍人士,以美國、英國、紐西蘭、澳洲等英語國家人數最多,不計已經取得居留權者,就已經逼近8萬人,這群大多是貿易、行銷、金融與法律專業的外國人士,加上人數較少但是擁有宣傳工具的媒體從業人員,因為自身口無禁忌、或是聽從上級指示而觸犯《反外國制裁法》,可能擠爆現有的檢警看守所還是小事,萬一處理不慎,還會引爆外資逃亡潮,使得過去兩個月已經被壓得喘不過氣來的金融困局更加雪上加霜。

 8月20日中國人大常委會議結束前的最後一刻,在人大委員長會議中確認「該案暫不表決」,中國官方並未針對這個最後一刻的決定做出解釋,不過,香港《南華早報》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北京政府希望聽取更多意見,而香港商界也有針對法律變動,透過所屬公會或商會向政府溝通表達的傳統,因此爭取更多時間讓香港各界了解《反外國制裁法》的施行標準,減緩最近幾周因為大陸嚴管互聯網公司所引發的外資逃跑潮的壓力,避免引發無謂的恐慌,對於整體經濟金融的穩定發展,無疑是極為正面的幫助。

就在中國人大常委暫緩《反外國制裁法》在港澳施行的同一天,拜登總統提名資深外交官伯恩斯(Nicholas Burns)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美國前任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在去年10月離職,肩負華盛頓與北京聯繫重要工作的駐華大使懸缺已經十個月,伯恩斯是重量級的資深外交官,對美國外交體系的運作非常了解。伯恩斯的提名、與中國駐美大使秦剛赴美就任,無疑標示了中美兩國在劇烈競爭的同時,也積極緩解溝通不良的障礙。

率先就任的秦剛在美國隔離完成後,第一天上班的8月13日拜會美國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雙方都表達積極溝通與對話的意願。而伯恩斯則必須獲得美國聯邦參議院的批准,如果順利上任,應該也是10月之後了。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四任的美國駐華大使大多是總統的好友、政治派任,伯恩斯則是熟悉國務院外交體系運作的資深外交官,這彰顯了拜登政府對中美關係運作方向的布局,亦即藉由高效率的外交官僚機構互動,來避免政治緊張對立的誤判。

 本周還有一個重大的變數,拜登在今年5月26日要求美國中情局與相關情報部門,收集和分析信息,加大力度調查病毒源頭,並且在90天內向總統提出報告。這個命令的背景,是川普總統時期美國國務院與情報單位、衛生單位各自針對疫情的起源,依據當時的政治需要提出紛亂的看法,拜登上任後不久即命令終止國務院的相關調查,並且於5月要求中情局統整各單位提出最終調查報告。

 拜登指示的90天將在本周的8月25日屆滿,美國中情局等單位所提出的報告,當然會牽動中美雙方敏感的神經,疫情溯源報告如果能夠避免過度政治操作,減少相互指責,甚至能夠讓中美雙方在疫苗與防疫工作上,建立相互合作的平台,將會有利於緩和緊張的局勢。總之,中美對立劍拔弩張,但是最近連續出現緩解的跡象,對於中美兩國、以及夾在中間的台灣當然是件值得欣喜的發展,重回積極溝通與對話,各退一步,避免誤判與擦槍走火的衝突,無疑是多數人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