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外圍市場與國際股市影響,截至8月20日,滬深300指數終場收黑1.91%,收4,769.27點,創業板指數更大跌2.61%,收3,192.9點。由於短線修正整理幅度已近滿足點,中國A股的中長期投資者分批佈局時間點來臨,建議逢低進場,把握這一階段進場時機,由於科技上游及消費類股仍看好,預計將有機會領軍。
2021年以來,中國市場監管總局祭出一系列新監管措施,尤其是在互聯網、網路教育方面下了猛藥。雖說強力監管下的陣痛不可避免,但反向觀察更多是機遇的契機。反壟斷可以說是一塊試金石,以藉此機會調整產業體質,讓中國企業更具有核心競爭力,以不斷創造經濟和社會雙重價值。
近期A股雖出現一定幅度的回檔,但滬深兩市成交金額日均維持人民幣(下同)1兆元水準,雙創板交易量不減反增且維持多頭格局,顯示內資交易熱度不減。中國公募基金依然火熱,2021第二季股票型公募基金相較前一季持續增長17.2%,顯示內資交易氣氛十分熱絡。
而7月中國官方與財新製造業PMI指數雙雙不如預期,第二季GDP增速相較前期放緩,顯示下半年中國經濟動能明顯轉弱,經濟數據不佳有助於政策放寬。中國7月全面降準,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超出市場預期大力支援實體經濟,預估降準可釋放長期資金約1兆元。下半年貨幣政策有望呈現邊際寬鬆,有利資本市場表現。
官方財政政策強調合理把握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推動2021年底到2022年初要有對應資產,暗示著專項債發行進度會較上半年加快。此外,下半年還有超過3兆元的額度,對應基建投資有擴張空間,積極財政政策空間充足,為下半年經濟增長帶來支撐。
由於中國政府近期一連串的整頓動作,政策核心目標都在追求共同富裕,為的是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維護網絡數據安全和保障社會民生的舉措,並非針對相關行業的限制和打壓,當然市場情緒賣壓仍會藉機修正高估值的消費股,基金也會短線減碼消費股持股。但長期來看內需產業基本面仍佳,將會擇機再逢低進場配置。
筆者認為,中國A股的長期投資者分批佈局時間點已經來臨,建議不妨趁早分批布局中國A股;儘管近期政策上較大動作干擾民間企業,引發市場擔憂外資出走疑慮,然而從近幾個月外資維持正的淨流入,人民幣匯率止穩,顯示外資並無大幅出走的情況。
此外,外資僅佔中國股市不到10%,且持股集中在某些特定個股,對於整體中國股市而言並無太大影響力。下半年政策做多的情況下,中國股市下半年行情依然可期。
筆者認為,短期內將加碼科技,減碼消費和週期股;例如半導體、新能源、新能源車、工業互聯網、5G通信等科技為主。避開互聯網相關產業,而消費類如食品飲料、家電等內需型由於估值偏高,股價在修正階段將減持,後續擇機另行佈局。而看好雙創板為A股板塊的領頭羊,操作上亦重視科創元素,目前建議提高布局於雙創板(科創+創業)的比重。
目前中國A股操作方向仍以追求大行情為目標,建議盡可能把投資週期拉長,不求短進短出,並降低週轉率,換取參與到投資標的完整的波段行情之機會。總結以上,筆者也建議投資人仍應繼續中長期持有中國A股,或是利用基金作定期定額投資。
(本文作者為富蘭克林華美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