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731邱琮皓/台北報導

陸製鋁箔傾銷台灣 經部認定實質損害

image
貿調會認定大陸特定鋁箔反傾銷損害台產業

 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30日召開委員會議,就中鋼鋁業申請對自大陸產製進口特定鋁箔課徵反傾銷稅案的產業損害最後調查結果進行審議,認定自大陸產製進口特定鋁箔之傾銷對國內產業已經造成實質損害。

 貿調會表示,產業損害最後認定結果將通知財政部,並由財政部提交關稅稅率審議小組審議是否課徵反傾銷稅。

 貿調會指出,在進口量方面,涉案國貨物進口量自2015年之1,454公噸逐年倍增至2020年的5,431公噸,增加率高達273.6%,直到2021年第一季始較2020年同期減少27.5%。

 也就是說,涉案貨物在我國之市場占有率2015年至2018年間大幅增加2倍,至2020年市場占有率已超過九成;相對之下,國產品內銷量無法增加,市場占有率由2015年約五成持續下降至2018年低於一成,2019年及2020年幾乎完全流失市占率。

 貿調會指出,即便今年2月起臨時課徵反傾銷稅,但今年第一季國產品市占率也僅個位數,仍遠低於2015年,顯示國產品早已被持續大量進口的涉案國貨物隔絕於國內市場。

 至於對國產品價格的影響,貿調會認為,涉案國貨物的進口價格始終遠低於國產品內銷價格,而且國產品與涉案貨物間的價差占國產品價格比率自2015年至2018年擴大一倍,伴隨著價差擴大,涉案國貨物進口數量更為增加,至2019年及2020年國產品內銷量僅剩30公噸以下,從這些數據可發現,國產品已徹底被逐出國內市場,自此再觀察國產品價格以及與涉案國貨物間之價差實已不具意義。

 涉案國貨物持續逐年大量且低價進口至我國市場,對國內產業也產生重大影響,貿調會指出,即便在國內需求增加時,國產品內銷量不但無法隨之增加,反而完全失去國內市場,甚至因為低價競爭,導致內銷營業利益嚴重虧損,甚至曾停止在國內市場銷售以避免更進一步虧損,對國內產業極為不利。